賀鑄
閑把琵琶舊譜尋,四弦聲怨卻沉吟,燕飛人靜畫堂深。
倚枕有時成雨夢,隔簾無處說春心,一從燈夜到如今。
這是一首閨怨詞,描寫一個閨中女子在心上人去后,日夜思念的情景。
寫閨中怨情這類題材在婉約派初期詞中很普遍。韋莊、晏幾道寫得較多、較好。這篇作品不論手法、風(fēng)格都同韋、晏二人相似。本詞側(cè)重心理揭示,更顯得蘊藉風(fēng)流。
首句“閑把琵琶舊譜尋”,即從韋詞點化而來。一個“閑”字已把離居女子那種寂寞難熬、百無聊賴的心態(tài)全盤托出。因為思念心切,才想起要找出舊曲,用琵琶彈奏,重溫往日溫馨,有“琵琶弦上說相思”的用意。然而重彈舊曲不僅不能解相思,慰寂寥,弦聲幽怨,反增愁情。何籀《點絳唇》云: “撥盡琵琶,總是相思調(diào),知音少,暗傷懷抱。門掩青春老。”已道盡此中況味。“沉吟”二字是以情態(tài)表其心緒,一種愁苦無告、欲吐又吞的復(fù)雜心理寫得很含蓄。“卻”字是眼目,既表現(xiàn)出反差,也有加強語氣的作用。接著用“燕飛人靜畫堂深”補足前兩句的情境。“燕飛”一語雙關(guān),以比言,指“燕去樓空”;以興論,指飛燕也不忍聽此哀音,那么“人何以堪”,不言自知。“人靜畫堂深”是全詞表現(xiàn)主體,畫堂深閨自從那人去后,女主人公深居簡出,日夜獨處,已沒有往日琴瑟和諧的場面。愁想之深,由斯可見。
換頭“依枕”二句用對句進一步寫女子相思。上句以夢寫情。詞人所作《菩薩蠻》有: “良宵誰與共,賴有窗前夢”句,“雨夢”用宋玉《高唐賦》中楚王夢中與神女相會的典故,隱指往日的生活情景,而今斯人已逝,只有偶然在夢中才能再現(xiàn),“可奈夢回時,一番新別離”,更令人愁苦不禁。一夢醒來,簾幕低垂,空閨寂寂,顯得與外界隔絕更深;而“雨夢”成虛,又徒增繾綣之情。作者曾寫過: “柳花飛度畫堂陰,只憑雙燕話春心”(《浣溪沙》),但現(xiàn)在連“春心”也無處訴說。至此,作品把一個閨中女子在別后的追憶、懷想和畫堂獨處的寂寞、痛苦之情,寫得一層比一層深。最后以“一從燈夜到如今”結(jié)束。說自元宵燈夜后,就無緣再次相聚,使她魂繞夢牽,簡直無法打發(fā)那些日子;以后的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
這詞除揭示人物內(nèi)心的成功外,結(jié)構(gòu)上也很有特色。詞的上下片意思連貫而下,只是到最末一句才一語挑活全篇。其次,是用五句實寫相思深苦,最后點明這深苦的相思已經(jīng)很久很久,于是顯得余情無極;傷感無限,意味深長。
賀老小詞,工于結(jié)句,往往有通首渲染,至結(jié)處一筆叫醒,遂使全篇實處皆虛,最屬勝境。如《浣溪沙》云: “夢想西池輦邊路……”又前調(diào)云: “閑把琵琶舊譜尋……”妙處全在結(jié)句,開后人無數(shù)章法。(陳廷焯《白雨齋詞語》卷十)
上一篇:《減字木蘭花 題雄州驛·蔣興祖女》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減字浣溪沙·賀鑄》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