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王安石:桂枝香(登臨送目)
這是一首懷古詞。一說寫于作者第一次出任江寧知府時,或說寫于作者罷相退居金陵之時。
“登臨送目”,即登高臨遠、縱目遠眺之意。一開始詞人就立足于一個能夠俯瞰江山勝景、縱觀古今變化的制高點上,使人感受到一種奮發踔厲的精神。領字“正”以下二句,點出時間地點。“故國”,即故都,指六朝舊都金陵,與詞題緊密銜接。“肅”有肅殺、蕭條之意。這里用“天氣初肅”,使“晚秋”具體化。“天氣初肅”,還意味著天高氣爽,空氣澄澈,這正是“登臨送目”的最好季節。“千里澄江似練”,語出謝脁詩“澄江靜如練”。“千里”二字更充分表現出長江之雄偉和境界之遼闊。“翠峰如簇”,指青翠的山峰連綿不斷,簇擁在一起。前句寫江,是鳥瞰;這句寫山,是遙望。這兩句極寫江山之美,以表現金陵地勢的雄奇險峻,同時也寫出詞人開闊的胸襟。它既可為下面江天景色具體描繪提供一個全景,也為后片的懷古奠定了基礎。
接下“歸帆”二句,寫出在一望無際的大江上,無數來往的帆船,正行駛在斜陽掩映的煙波江上。兩岸賣酒人家,幡招兒迎著西風飄蕩。這兩句是在眺望“澄江”時所見到的具體景色。歸帆映日,酒旗迎風,隱現生活的和平寧靜,又補充了“千里澄江似練”這一全景,使之更為層次鮮明,豐富多彩。“彩舟”二句,則是江中遠景。千里長江,宛如一條天河;那些彩色樓船,行駛在煙波迷濛之中,仿佛航行在云端;遠處粼粼閃光的江面,一群白鷺在飛舞:這該是多么美好的景色!南京西南長江中有白鷺洲,詞人把這個地名活用,寫成“星河鷺起”的動景,把金陵景色點綴得更加婀娜多姿,氣象萬千;任憑你有巧奪天工的畫筆,恐怕也畫不出這樣一幅壯麗的金陵晚秋景色圖。上片用“畫圖難足”加以收束,從而巧妙地結束寫景并過渡到下片的懷古。
換頭以后,用“念”字陡然一轉,從眼前景物變換為對歷史的回顧和反思。“往昔”二句,容量極大,有六朝君王在這個南方政治中心的追逐;也有他們當朝之后競相奢靡的荒淫生活。“嘆門外樓頭”,暗寫六朝中最后一個王朝即陳后主亡國時情景。當隋朝大將韓擒虎兵臨朱雀門外,沉湎酒色的陳后主正和寵妃張麗華等在結綺樓頭飲酒作樂。這句語出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陳后主不過是一個典型例子,因荒淫而亡國者又何止一個陳后主!六朝君王都因奢靡腐化而覆亡相繼,包括滅陳并統一南北的隋朝,也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因隋煬帝的奢侈荒淫而歸于滅亡。下句“悲恨相續”把懷古境界擴大,總括了整個六朝并包括隋在內的亡國教訓。“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這兩句把前面懷古收束攏來,說明多少年以后,人們登高憑吊這些遺跡,對著這古老的都城,無不興起六朝興亡之嘆。然而很多人僅僅停留在嗟嘆之上,而不能引以為戒,不能從這興亡之中吸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因此,這種嗟嘆只能是徒勞的,毫無意義的。接下又以“六朝舊事隨流水”一句總綰前文。六朝的那些興亡舊事,已隨著滔滔長江,一去不還。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但寒煙衰草凝綠”,留下的只有晚秋寒意中煙靄迷濛的衰草,呈現一片沒有生氣的綠色。這里化用唐竇鞏《南游感興》詩:“傷心欲問前朝事,惟見江流去不回。日暮東風春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這兩句極其自然地把懷古引向傷今。末尾三句,借用杜牧《夜泊秦淮》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但詞中強調了“至今”和“時時”兩個時間副詞,意在說明:不僅杜牧生活的唐末如此,就是王安石所生活的宋初,仍然如此。象《玉樹后庭花》這種亡國之音,實際上是借此曲代指導致六朝覆亡的那種奢靡荒淫的生活,還在“時時”重復,代代重復。北宋當時的一些大官僚地主豪商,仍然過著那種驕奢淫逸的腐朽生活,這正是詞人憂國傷時、感慨萬千的原因,這也正是這首詞對景抒懷、憑高吊古的結穴之所在。
這首詞在詞史上有一定地位。晚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詞,多數走著“自南朝之宮體,扇北里之倡風”(歐陽炯《花間詞集敘》)的路子。入宋以后,除少數幾首詞(如潘閬《酒泉子》“長安觀濤”、張昇《離亭燕》“一帶江山”、范仲淹《漁家傲》“塞上秋來”)外,文人詞一般仍不脫《花間》余緒、《尊前》遺響。王安石這首詞,無異為宋詞打開了一個新的領域。故楊湜《古今詞話》曰:“金陵懷古,諸公寄調《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為絕唱。東坡見之,嘆曰:‘此老乃野狐精也。’”梁啟超《藝蘅館詞選》評曰:“李易安謂介甫文章似西漢,然以作歌詞,則人必絕倒。但此作卻頡頏清真、稼軒,未可謾詆也。”
金陵懷古,諸公寄調《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為絕唱。東坡見之,嘆曰:“此老乃野狐精也。”(《景定建康志》引《古今詞話》)
梁啟超云:李易安謂介甫文章似西漢,然以作歌詞,則人必絕倒。但此作卻頡頏清真、稼軒,未可謾詆也。(梁令嫻《藝蘅館詞選》引)
詞以意為主,不要蹈襲前人語意。如東坡中秋《水調歌》、夏夜《洞仙歌》、王荊公金陵《桂枝香》,姜白石《暗香》賦梅。此數詞,皆清空中有意趣,無筆力者未易到。(張炎《詞源》卷下)
上一篇:《解連環·周邦彥》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鳳凰臺上憶吹簫·李清照》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