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廷楨
石田老人筆有神①,匡廬面目為寫真②。
犖確高峰馲駝臥③,蜿蜒懸瀑蛟龍蹲。
更叱巨靈運神斧④,削出坡陀似懸乳⑤。
哀猿下飲難攀條,寒鳥歸飛愁墮羽。
萬古盤渦轉輪轂⑥,三疊水簾珠萬斛⑦。
游人總向畫圖看,依稀認得康王谷⑧。
何年來游支短筇⑨,筍輿芒屩相過從⑩。
會當洗耳萬山頂(11),高揖五老看爐峰(12)。
【注釋】
①石田:明代畫家沈周的號。②匡廬:廬山的總稱。③犖(luo)確:山多大石,陡峭的樣子。 韓愈《山石》:“山石犖確行徑微。”馲(tuo)駝:駱駝。 ④叱(chi):斥罵,呵斥。 巨靈:巨大的神靈。⑤坡陀(tuo):即陂陀,傾斜而下貌。⑥盤渦:漩渦。輪轂(gu):車輪。⑦三疊:三疊泉。斛(hu):量器,古代以十斗為一斛,南宋末改為五斗一斛。⑧康王谷:廬山的山谷名。 ⑨短筇(qiong):短竹杖。 ⑩筍輿:竹轎子。 芒屩(jue):草鞋。(11)會當:該當。 杜甫《望岳》:“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校”洗耳:皇甫謐《高士傳·許由》:“堯讓天下于許由,……許于是遁耕于中岳潁水之陽,箕山之下,終身無經天下色。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12)五老:五老峰。爐峰:香爐峰。皆為廬山著名的山峰。
【評說】
本詩選自吳廷楨《南村集》。
吳廷楨(約1701年前后在世),字山掄,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吳中才子,康熙舉人,后被黜。四十二年(1703)中進士,歷仕左諭德。江西鄉試正考官。淡于名利,專致力于纂書,曾纂修《佩文韻府》、《月令輯要》等。后因勞累而死,賜“學充養粹”之褒。著有《南村集》、《古劍書屋詩文鈔》。
這首題畫詩大致可分為兩層。前十句為第一層,贊美石田以神妙之筆畫出了廬山的面目,不但寫出廬山之高,更寫出其險。詩中講道,石田老人的畫筆真是如有神助,為整個廬山的面目寫真,維妙維肖,神韻獨具。一座座的山峰高聳入云,千姿百態,犖確高峰似駱駝而臥,瀑布如蛟龍蜿蜒盤踞在山崖間。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山峰的崖壁仿佛是巨大的神靈用巨斧削出一樣,傾斜向下,遠望去,仿佛像巨大的石鐘乳倒懸在天宇中。這樣奇崛壯觀的景致,其地形地勢之險峻是可想而知的。在詩作的第七至第十句中,作者著力表現廬山之險。猿猱想俯身下探,飲一口谷中的澗水,只愁難以攀援荊條;寒鳥歸巢,飛過此處,心中惴惴不安,唯恐落得個墮羽身亡。這種情形,絕不遜于李白筆下蜀道之“難”:“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難》)俯視澗谷,只見水流湍急,漩渦猶如快速轉動的車輪,發出陣陣轟鳴;山上的飛瀑直沖谷底的三疊泉,濺起千萬斛水珠,人若在此失足,后果不堪設想。
第二層,詩人由眼前的圖畫申發議論。面對如此美景,無不令人神往,如果人們總是限于看畫圖,那么也就只能依稀辨出康王谷,而并不能認識廬山的真面目。要達到這一目的,只有待到某年,手持短筇,足穿芒鞋,身坐竹轎,親自游歷拜訪,高揖五老、香爐諸峰。作者的這番議論正與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一段論述契合,發人深思,即:“詩人對于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
需加說明的是,吳廷楨題詩更多的是從畫作本身的境界和技巧而言,而沈周當時作《廬山高》一畫時,卻是以山為喻,頌揚其師高山景行的品德。由是,我們可知,題畫詩也可撇開畫家創作原旨,獨抒己見,從各個側面展現畫作的神韻和意味。
上一篇:《畫鶴篇》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米元暉云山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