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將軍魏武之子孫①,于今為庶為清門②。
英雄割據(jù)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③。
學書初學衛(wèi)夫人④,但恨無過王右軍⑤。
丹青不知老將至⑥,富貴于我如浮云⑦。
元之中常引見,承恩數(shù)上南熏殿⑧。
凌煙功臣少顏色⑨,將軍下筆開生面。
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發(fā)動⑩,英姿颯爽來酣戰(zhàn)。
先帝御馬玉花驄(11),畫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牽來赤墀下(12),迥立閶闔生長風(13)。
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
斯須九重真龍出(15),一洗萬古凡馬空。
玉花卻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賜金(16),圉人太仆皆惆悵(17)。
弟子韓干早入室(18),亦能畫馬窮殊相。
干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
將軍善畫蓋有神,偶逢佳士亦寫真。
即今漂泊干戈際,屢貌尋常行路人。
窮途反遭俗眼白(19),世上未有如公貧。
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20)。
【注釋】
①魏武:指三國時代魏武帝曹操。②為庶:成為庶人,指曹霸被玄宗削籍降為庶人事。清門:寒門。③文采風流:曹氏父子操、丕、植擅長詩歌,曹操曾孫曹髦是個畫家,夏文彥《圖繪寶鑒》上稱他“以畫稱于魏?!?④衛(wèi)夫人:晉代書法家,名鑠,字茂漪,是汝陰太守李矩之妻,書法學鐘繇。⑤王右軍: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曾任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⑥老將至:語出《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⑦“富貴”句:語出《論語·述而》:“不義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⑧南熏殿:在南內興慶宮中,因“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史記·樂書》載舜歌《南風》之詩)而得名。⑨凌煙:閣名,在太極宮內,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命大畫家閻立本圖畫開國功臣二十四人之像于凌煙閣,以表彰他們的功勛。⑩褒公:指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國忠壯公段志元,他在功臣閣中名列第十。鄂公:指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他在功臣閣中名列第七。(11)先帝:唐玄宗死于上元二年,離杜甫寫作本詩已有三年,故云。(12)赤墀:宮內殿廷前的臺階。(13)閶闔:本指天門,這里指天子宮門。(14)慘淡經營:集中精力,苦心構思。(15)斯須:一會兒。九重:天子居處有九重門,語見宋玉《九辯》:“君之門以九重”。(16)至尊:指唐玄宗。(17)圉(yu)人:養(yǎng)馬人。太仆:馬官。(18)韓干:唐代畫家,長安藍田(今屬陜西)人。他初師陳閎,后師曹霸,天寶中,唐玄宗召入禁中為宮廷畫家。(19)眼白:即白眼,瞧不起的眼光,據(jù)《晉書·阮籍傳》記載,阮籍能為青白眼,見到庸俗之士,就以白眼對付。杜甫反其意而用之。(20)坎壈(lan):困頓、失意。
【評說】
本詩選自《全唐詩》卷二二○。
曹霸(生卒年不詳),唐代畫家,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是曹髦的后代,官至左武衛(wèi)將軍,人稱“曹將軍”。天寶末,因得罪玄宗,被削籍為庶人。善畫人物、鞍馬,湯垕《畫鑒》稱贊他“筆墨沉著,神采飛動?!彼恼孥E《奚官試馬圖》、《調馬圖》、《照夜白圖》等,宋元時代尚流傳,今并失傳。廣德二年(764),杜甫寓居成都,與畫家曹霸相識,感嘆他的身世,因作《丹青引》贈給他,浦起龍《讀杜心解》評此詩說:“通首感慨淋漓,都從此五字(指題上‘贈曹將軍霸’)出。自來注家只解作題畫,不知詩意卻是感遇也。但其盛其衰,總從畫上見,故曰《丹青引》?!闭f得很有道理。
全詩四十句,按詩韻變化,分成五個段落,每段八句。第一段“孫”、“門”、“存”、“軍”、“云”,押平聲元、文韻。首句從曹霸的家世說起,次句接著說到他的淪落,然后扣到曹霸的書畫藝術上,與詩題《丹青引》相呼應。
第二段“見”、“殿”、“面”、“箭”、“戰(zhàn)”,換押仄聲霰韻,追敘曹霸在凌煙閣重畫功臣圖時的榮遇,突出他繪畫藝術的超人成就,為下段御前畫馬作鋪墊。功臣中有文臣、武將,詩只提武將,武將有許多,詩只提段志元和尉遲敬德,描寫有重點,以點帶面,筆墨省凈。
第三段“驄”、“同”、“風”、“中”、“空”,換押平聲東韻;第四段“上”、“向”、“悵”、“相”、“喪”,換押仄聲漾韻,這兩段都是描寫曹霸畫馬,是全詩的中心。兩段文字有區(qū)別,各司其職。第三段主要寫曹霸畫馬的經過,極力稱贊曹霸的馬畫,是空前未有的藝術品。第四段,以真馬和弟子韓干作陪襯,極力稱贊曹霸馬畫的藝術造詣。王嗣奭稱這種陪襯手法為“借客形主之法”(《杜臆》),后代題畫詩人多所模仿。
最后一段“神”、“真”、“人”、“貧”、“身”,換押平聲真韻,極意形容曹霸今日之衰落,與昔日的榮寵形成強烈的對比,突出了“感遇”的題旨。結尾二句,詩人長嘆說,自古以來負有盛名的人,總是遭際坎坷,貧困纏身。這是寬慰曹霸的話,也是憤激語;既是同情曹霸,也是自傷不遇。王嗣奭看出個中消息,評曰:“余謂此詩借曹霸以自狀”(《杜臆》)非常符合懷才不遇、流落他鄉(xiāng)的杜甫當日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
杜甫這首題畫詩,藝術成就極高,受到歷代詩論家的好評。全詩凡四十句,八句一轉韻,平仄韻相間,換韻處正是詩意轉換處,段落分明。章法跌宕頓挫,波瀾迭起,首尾完整,前后呼應。詩中多用襯筆,以學書襯丹青,以寫真襯畫馬,以真馬襯畫馬,以韓干襯曹霸,以昔盛襯今衰,用繪畫中的以賓襯主的方法作為詩法。葉燮《原詩》論曰:“杜甫七古長篇,變化神妙,極慘淡經營之奇?!奔匆浴兜で嘁洸軐④姲浴窞榇?。何焯《義門讀書記》:“此等,太史公《列傳》也,多少事,多少議論,多少氣魄!”《唐宋詩舉要》引方植之說:“其妙處在神來氣來,紙上起棱?!背鹫作抖旁娫斪ⅰ芬艉庹Z:“古今題畫第一手”。翁方綱《小石帆亭著錄》認為本詩“古今七言詩第一壓卷之作?!彼麄兌紝Ρ驹娮鞒隽撕芨叩脑u價。
上一篇:《山陰不見換鵝經》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丹青引贈曹將軍霸》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