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民歌·子夜四時歌·冬歌·其十六》原文與賞析
果欲結金蘭,但看松柏林。經霜不墮地,歲寒無異心。
這是一支女子唱給情人的民歌。
首句 “果欲結金蘭”,金蘭,《周易 ·系辭上》: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詩句中 “結金蘭”即結同心的意思,也就是結為夫妻。姑娘對她的情人唱道:你果真要與我結為同心之好嗎?那你就看看那松柏林吧,松柏樹雖經霜打也不仆倒在地上,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里也不變心。唱這首歌的女子,向情人表示自己對他堅貞不渝,同時要求情人對自己永不變心。這后一點是主要的,因為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里,青年男女相戀,以至結婚后,男子對情人或妻子變心的事時有發生,他們當初雖然對所愛的姑娘海誓山盟,信誓旦旦,但后來卻又變了心,虐待甚至遺棄自己的戀人或妻子。所以,生活在封建社會的女子,在與男子相戀或將要以身相許時,總是要對方盟誓,永不變心。唱這首民歌的女子,就正是其中的一個。
這首民歌的特點是,巧妙地運用《周易》一書上的典故——“金蘭”,來表達女主人公對情人結同心的愿望。又指松柏樹盟誓。孔子說:“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論語·子罕》)“凝霜殄異類,卓然見高枝。”(陶淵明《飲酒》詩),不畏霜雪,不懼酷寒,在冬天里松柏仍傲然挺立。詩的第四句“歲寒無異心。”一方面以“歲寒”的自然現象來隱喻冷酷的封建勢力、封建禮教,同時又把松柏擬人化,說它們“無異心”,永不變心,這就既是指松柏 “無異心”,也是要求欲與自己 “結金蘭”的男子 “無異心”。一句詩中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顯示出民歌作者較高的藝術修養。詩的語言明白如話,雖運用了典故,但 “用舊合機,不啻自其口出”,與全詩契合無間,如羚羊掛角,不露痕跡。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懊儂歌(選五首)·其十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上聲歌八首·其四》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