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
天下有山遁之精①,不惡而嚴山之情②。
谷口一橋摧誕岸③,峰回虛亭遲臞形④。
直瀑飛流鳥絕道,描眉畫眼人難行⑤。
觚觚拐拐自有性,娉娉婷婷原不能⑥。
問此畫法古誰是,投筆大笑老眼瞠。
法無法也畫亦爾,了去如幻何虧成⑦。
【注釋】
①遁:《易·遁》“天下有山,遁。”全句講,天下的山水都是隱居避地的佳地。②“不惡”句:意謂并不兇惡,但很嚴峻,這就是山的感情。③誕岸:山谷的高岸。誕,語助詞,無意。④遲:同“夷”,平。臞(qu):瘦。⑤“描眉”句:意謂如若描眉畫眼,要在山上添置人物,人就實在難以通行。⑥“觚觚”兩句:山勢棱角突出,曲折盤旋,自有本性,要使它娉婷嫵媚,原本是不可能的。觚(gu),棱角。⑦了去如幻:指真正明白就得意忘形。
【評說】
本詩選自傅山《霜紅龕集》卷六。
這首詩同樣鮮明地寄寓了詩人的情感,體現個人思想性格,諸如“天下有山遁之精,不惡而嚴山之情”,“觚觚拐拐自有性,娉娉婷婷原不能”。關于這一點,我們可從傅山其他題畫詩中得到印證。而更引人注目的乃是詩中提出了傅山畫論中極為重要的一個觀點,即反對模擬復古的師古主義。
明末清初畫壇的總趨勢是,追求筆情墨趣的文人意趣,重視前人技法成就的規模,以“四王”為一系。他們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筆墨神韻,一一尋真,且仿某家則全是某家,不雜一他筆,使非題款,雖善鑒者不能辨”。(王時敏《西廬畫跋》評王翚語)他們刻意摹仿的心情,甚至“于古人同鼻孔出氣”(王時敏《西廬畫跋》)和得“些子腳汗氣”。(王原祁《麓臺畫跋》)而在此系之外的石濤、八大、龔半千、弘仁諸人,自成創新一脈,石濤在《苦瓜和尚畫語錄》中與之針鋒相對:“嘗憾其泥古不化者,識之拘也”,“是我為某家役,非某家為我用也”,真正有識見的君子,不應為古人所囿,而應“借古以開今”。(《變化章》)這就涉及一個“法”字。《金剛經》云:“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佛家認為,心即法,法即心,心之大覺大悟須心傳自悟,非有定實之法;而要達到大徹大悟,又須藉法以入,不可無“法”,是謂“非非法”。這一觀點對藝術的影響極為深遠,石濤深曉其中奧義,亦在繪畫中提出了“凡事有經必有權,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經,即變其權;一知其法,即功于化。”他一方面強調“無定法”,但又不完全否定“法”,同在《畫語錄·變化章》中,他針對“至人無法”的片面觀點,提出了“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傅山的畫論在這一點上與石濤完全一致,所以當有人問及其畫“法古誰是”時,竟“投筆大笑”,瞠目結舌。其中原委也就是他始終堅信,一旦真正精通了畫法,在創作時,這些法度也就猶同幻影,與作品成虧并無多大關系,詩末“法無法也畫亦爾,了去如幻何虧成”正是畫家的自我表白。
上一篇:《題自畫盧仝煎茶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自畫橫披與翟伯壽》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