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阮元詩《甬江夜泊》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風雨暮瀟瀟,荒江正起潮。遠帆連海氣,短燭接寒宵。人靜怯聞角,衣輕欲試貂。遙憐荷戈者,孤島夜蕭寥。
這首詩寫于嘉慶八年,當時阮元任浙江巡撫,在肅清安南船艇對我國海疆的騷擾和掃除海盜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他勤于國事,四處奔波,這首詩是在當年冬至前一個晚上船停在浙江境內的甬江時所寫。天氣嚴寒,作者從自己的寒冷想到據守海岸士兵的艱苦生活。
前面六句備寫甬江晚泊時的寒涼。夜色沉沉的荒僻江上,風雨瀟瀟,潮水正漲。舟外是遠處的風帆與江上煙霧連成一氣,艙內是一支接一支的蠟燭通宵達旦。夜深人靜,不愿聽到那凄涼的號角聲;身上衣服單簿,很想有輕暖的貂皮衣御寒。就在這樣一個時刻,作者的心念卻轉移到那些為國守島的士兵身上去了。最后兩句結語說: 遠處執戈守島的士兵,他們比我還要更寒冷和孤寂啊!這兩句是全詩題旨所在,表現了作者對國事的關心和對士兵的體恤。
這首詩首先描繪出一個寒冷孤寂的夜景。冷雨瀟瀟,潮隨風起;帆遠去,滿江霧氣;燭盡不寐,衣不御寒。短短幾句話,把寒夜與江景的氣氛作了盡情的渲染,再加上“荒江”、“聞角”二事,則又在靜謐的氛圍中透露出令人不安的信息,表示了在社會生活中出現了某種不安的事情。這樣,作者夜泊到這樣一個荒僻寒冷的江上來的原因也清楚了,而對燭不寐為國操勞的詩人形象也就出現了。但詩人并未把意旨僅僅停留在這一點上,詩尾接上“遙憐”二句,通過對士兵的體恤,就把詩人對國事掛心操勞的情懷更加擴大了。
總之,全詩擅于造景,又善于寓情,景是明寫,凝寫,情是暗寫,疑寫,兩者融合無痕,讓讀者思而得之,饒有情味。
上一篇:曹丕詩《燕歌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陶淵明詩《移居》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