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松溪水色綠于松,每到松溪聽暮鐘。
聞得心源只如此,問禪何必向雙峰。
危根瘦蓋聳孤峰,珍重江僧好筆蹤。
得向游人多處畫,卻勝澗底作真松。
【評說】
本詩選自美國翁萬戈藏董其昌《仿倪瓚松亭秋色圖》題詩。
這幅畫現存美國翁萬戈處,紙本,水墨,長138厘米,闊53.8厘米。畫幅上,除題詩外,還有識語:“仿倪元鎮(zhèn)畫松亭秋色圖,辛酉十月,玄宰。”辛酉,乃明代天啟元年(1621),其時董其昌六十七歲,已由福建副使任返回,閑居松江。陳焯《湘管齋寓賞編》卷六曾著錄過董其昌此畫,并引錄陳繼儒的題跋,很有參考價值:
沈石翁云:云林之畫,江東之家以有無為清俗。今元宰畫亦復爾爾,此則與云林同參荊浩,非徒摹其一樹一石也,寶之,寶之,陳繼儒題于晚香堂中。
這幅畫,采勸三段式”構圖法,一河兩岸,下部畫山石松溪,樹叢茂盛,枝干蒼勁,著一茅亭,極為古樸。中部空白處為河水。上部畫遙山,峰巒稍見繁復。董其昌少學黃公望,中年后,上追宋元諸家,能融匯多種畫風。這幅仿倪瓚畫,既汲取云林用筆尖細和墨色輕淡的長處,又融入黃公望、吳鎮(zhèn)的皴法縝密、暈染滋潤之法,呈現出既仿倪又不同于倪的獨特面貌。
這兩首題畫絕句,并不太著意于畫面景象,只在首句扣住畫面,便由此生發(fā)開去,更多地從畫外冥搜苦思,補出豐富的畫外意。
第一首首二句,一添色,一補聲。“松溪水色綠于松”句,是說溪水映照松樹翠綠之色,水色比松還要綠。“每到松溪聽暮鐘”句,是說坐在松亭里聽著寺院中傳出的陣陣暮鐘。水墨畫本無色彩,紙上又難于畫聲,玄宰借助詩句,補出畫外“色”、“聲”之意。詩的后半首,又由畫面申發(fā)禪意,寫出畫家兼詩人的物我合一、隨任自然的內心體驗和藝術追求,反映出董其昌深受禪學思想影響的人生境界,這更是畫面無法表現的深層意蘊。
第二首先由畫上之松“危根瘦蓋聳孤峰”,轉而寫到自己。詩人賦閑江南,一心參禪,因此以“江僧”自喻,勉勵自己好好用筆作畫。三、四句又扣合到畫松上,詩人說畫松應該描畫游人多處的、受人愛賞的松樹,因為經過藝術加工的松樹,勝過澗底的真松。他自譽筆底松樹之美,也闡述了自己的畫學觀點,不可等閑視之。
上一篇:《仿倪云林》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仿叔明溪山高逸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