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熙
天寶詩人詩有史,杜鵑再拜淚如水。
龜堂一老旗鼓雄,勁氣往往摩其壘。
輕裘駿馬成都花,冰甌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節半海宇,歸來鏡曲盟鷗沙。
詩墨淋漓不負酒,但恨未飲月氏首。
床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發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他在《劍南詩稿》里反映出來的誓復失土的愛國熱情及因壯志未酬而抒發的憂憤,引起遺民詩人林景熙很深的感觸。這首詩就是他讀陸游詩卷后的感想,悲風颯颯,壯氣凜凜,深刻地表現了他的亡國之痛。
開頭兩句拈出兩個典故:一個是杜甫在唐“安史之亂”前后二十年間有感于現實政治,緣事發為歌詩,后人稱之為“詩史”。另一個是杜宇。蜀人敬愛古蜀國國王杜宇,傳說他死后化為杜鵑,因而他們每聞杜鵑悲啼即下拜。杜甫避亂至蜀,也曾寫到聽杜鵑哀啼而流淚禮拜之事。這兩句對陸游詩的造詣作了一個總的評價。下面“龜堂”二句用軍事作比,贊揚陸游的詩風勁健,氣魄雄壯,認為可以繼武杜甫。“一老”即指陸游,“龜堂”是陸游在紹興故居所建的一個堂名。作者把陸游與杜甫相提并論,旨在說明陸游繼承了杜詩的愛國主義傳統,在風格上也旗鼓相當,一脈相承。以下分述陸游各個時期的生活。
“輕裘”二句敘寫陸游壯年的生活情調。四川“成都”和福建“建溪”都是陸游的宦游之地。成都之花多且美,故有走馬觀花之舉;建溪之茶清且香,故有獨自品茗之興。“輕裘駿馬”、“冰甌雪碗”正見其幕府生活之自在和心情之舒暢。“承平”二句繼寫陸游四海宦游、暮年歸隱的生涯。所謂“承平”,是指宋孝宗乾道、淳熙年間相對安定的政治局面,其實這時已危機四伏。“麾節半海宇”,亦即前兩句提到的“成都”、“建溪”之行,陸游在乾道、淳熙年間有九年在川陜任職,后又有一年半任建安通判和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公事。后終因報國無門而棄官還鄉,與沙鷗“結盟”。“鏡曲”即鏡湖水,鏡湖即鑒湖,在紹興,是陸游晚年的歸隱之處。這四句,攝取陸游一生最重要的時期,把他宦游、從戎、退隱等不同生活側面一一展現出來。
“詩墨”二句抒寫陸游的詩興和豪情。說他揮筆作詩,淋漓盡致,沒有辜負美酒的助興;所恨的,他的詩雖然充分地表達了他的拳拳愛國之心,熱情洋溢,卻回天無力,沒能以月氏王的頭顱為飲器。“月氏首”典出《漢書·匈奴傳》,說老上單于殺死月氏王,把他的頭作為飲器,這里借指金國主。接著二句,“床頭孤劍空有聲”,是反用陸游的“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句。陸游誓志殺敵,收復中原失土,但卻只能在夢中實現。說寶劍夜鳴卻是“空有”,對中原淪亡,只能“坐看”,其中包含了幾多悲憤、幾多怨憂?這上下四句,對陸游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心和對敵人的無比痛恨之情,深表欽佩,對其報國無門之憂憤更流露了深切的同情。
“青山”二句從視覺的迷茫表現心緒的迷亂。“青山一發”原于蘇軾“青山一發是中原” (《澄邁驛通潮閣》)的詩句,“干戈”本指武器,此代指戰爭。這二句是說,遠望中原地區,仿佛籠罩在悲愁的氣氛中;回顧東南地區,也是戰火連天,暗示宋王朝已面臨覆滅的命運。最后兩句,反用陸游《示兒》詩意,今日天下已在蒙古貴族統治下統一起來了,但你的子孫在家祭時又怎么告慰你呢?詩到此戛然而止,但余音裊裊,給讀者留下的是無限悲痛。
陸游和林景熙雖然生活時代有先后,但他們的思想感情卻是息息相通的,一個心痛國家的破裂,一個眼看祖國的覆亡,因此林景熙在哀陸游的同時實為自己深感悲哀,他們都共同關心著祖國的命運。
“龜堂一老旗鼓雄,但恨未飲月氐首。”后之人其誰知翁之心哉!林霽山其得之矣。(〔明〕黃漳《書陸放翁先生詩卷后》)
事有大繆不然者,乃致于此,哀哉! (陳衍《宋詩精華錄》卷四)
上一篇:《書湖陰先生壁二首(其一)·王安石》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傷春·陳與義》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