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經典·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五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王勃
城闕輔三秦①,風煙望五津②。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③。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④。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⑤。
【作者小傳】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高宗麟德三年應幽素科舉,對策高第,為朝散郎。沛王李賢聞其名,召為王府侍讀,以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斥逐出府,入蜀漫游。咸亨四年(673)補虢州參軍,因匿殺官奴獲罪,遇赦除名。上元二年(675)赴交趾省父,次年秋渡海溺水而卒。兩《唐書》有傳,清姚大榮《王子安年譜》較完備,近人有聞一多和閻崇璩兩種《王勃年譜》、岑仲勉《王勃疑年》。其詩文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稱“王楊盧駱”,又號“初唐四杰”。多寫景抒情之作,辭藻華麗,風格清新雄放。尤其擅長五言律詩和絕句,使五言格律詩漸趨確立,甚有貢獻,故杜甫有“不廢江河萬古流”之譽。詩文集以清人蔣清翊《王子安集注》二十卷本最通行。
【解題】
此詩約作于高宗乾封年間(666—667),時王勃在長安。杜少府:名不詳。少府,縣尉的尊稱。之任:赴任。蜀川:指今四川。一作“蜀州”,誤,因蜀州于武后垂拱二年(686)始設置,其時王勃早已亡故。此詩首聯點送別和赴任之地,對仗嚴整,頷聯卻為散句,為律詩變格,名曰“偷春格”。古來送別詩多充滿纏綿離愁,此詩卻以高遠開朗的格調和胸懷作慰勉語,給人以鼓舞。全詩起承轉合均合律詩要求,卻寫得氣脈流通。
【注釋】
①此句意謂長安以三秦為輔。城闕:城門兩邊的樓觀。引申為宮闕、京城,此處指長安。輔三秦:以三秦為護衛。三秦:秦漢之際,項羽分秦國故地為雍、塞、翟三國,總稱三秦,此處指長安附近的關中之地。②此句意謂遠望蜀地五津,為風煙所阻隔。五津:岷江從灌縣到犍為縣間的五個渡口,即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③二句意謂朋友要去異鄉做官,自己亦客游長安,同樣是為了仕宦而離鄉別友,離別的情意也是相同的。
④二句意謂四海之內有一知心朋友存在,雖遠在天邊,也似鄰居一樣。比鄰:近鄰。此二句精煉地概括了曹植《贈白馬王彪》詩意:“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 ⑤二句意謂不要在分手的岔路口,像女兒家那樣共讓眼淚沾濕了手絹。無為:不要。歧路:分岔路口。兒女:女兒,女子。古詩文中“兒女”多有指女兒者,如《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敘灌夫罵臨汝侯曰:“今日長者為壽,乃效女兒呫囁耳語!”司馬貞索隱:“女兒猶云兒女也。”毛澤東《為女民兵題照》:“中華兒女多奇姿,不愛紅裝愛武裝。”兒女,即女子。各注本釋為“青年男女”,誤。按此二句亦用曹植《贈白馬王彪》“憂思成疾疢,無乃兒女仁”詩意。
上一篇:沈佺期《獨不見》七言律詩原文|翻譯|賞析|注釋
下一篇:王勃《山中》五言絕句原文|翻譯|賞析|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