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戴叔倫
門掩青山臥,莓苔積雨深。
病多知藥性,客久見人心。
眾鳥趨林健,孤蟬抱葉吟。
滄洲詩社散,無夢盍朋簪。
《臥病》抒發了作者病臥山村時的寂寞孤獨之情,表現了作者對昔日詩友之間熾熱純情的懷念。詩的頸聯說:自己以多病之軀客居山鄉,天長日久,主人也漸漸慢待他了。句中隱含了一種對世情涼薄的悲嘆。
這首詩主旨在寫孤臥時心情,作者將這種情高度濃縮,抽象為一種理性的徹悟,便是“病多知藥性,客久見人心”。詩人久客異鄉,主人已失去了他初來時的那份陌生的新鮮和好客的熱情。在這樣一群與自己情趣相異的農人中,詩人深感知音難覓,眼前唯見青山環抱,庭院積雨猶深,仿佛置身于一片茫無人際的荒野,又好似一只掉隊的病鳥,一只抱葉哀吟的孤蟬,無處訴說心中的孤苦。“病多知藥性”一句,表面上是寫實,實際是對下句的起興。遠在先秦時期,就曾有“三折肱為良醫”之說,屈原詩中也有“九折臂而成醫”句,當時屈原是感于政治斗爭的險惡,能使一個人在這種風濤中通過無數次失敗考驗,最終變得成熟、老練。戴叔倫這里則是從另一個角度觀照“久病”:就象作者正是由于長年多病,經常就醫用藥,才得了解了一些藥的溫涼甘辛之性一樣,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也是要天長日久方能見其真的。
其實,作者在深深的孤獨悲哀之后,也無不隱埋著一種徹悟的淡淡的歡欣:初來乍到的客人,主人對他總是熱情周到,關懷備至的,然而畢竟藥有溫涼,情有冷暖,只有真正志趣相投的朋友,才能夠一往情深,無論相處多么長久,永遠也不會彼此淡漠;而不能從內心深處相投契的人,無論他們有多么摯熱的開始,歲月終將會使他們彼此之間冷落,志趣的隔膜必將導致情感的隔膜。
雖然還有一句更為人們熟知的詩“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表現了與《臥病》中這兩句相同的生活哲理,但戴叔倫的詩句以自己的切身體會,融理于情,在深刻的哲理意蘊之外,還融匯了一份對人情世態的更濃厚的悲涼之感,因而也就更能動人心弦。
上一篇:《勸學·[唐]孟郊》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古鑒·[宋]王令》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