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潛
風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
臨平,山名,在浙江余杭縣。唐代在山下設臨平監,后改臨平鎮。此詩題一作《經臨平作》(見《宋詩紀事》),寫作時間不詳。
這是一首寫景詩。風蒲,即蒲楊,或稱水楊、蒲柳,葉狹長,生水邊,葉嫩隨風偃仰,故稱風蒲。蘇軾《乘舟過賈收水閣三首》之二“裊裊風蒲亂”句,也表現了蒲柳葉嫩隨風亂舞的景象。“獵獵”,風吹蒲所發出的響聲。“弄輕柔”,指微風擺弄蒲葉,輕柔之態可愛。這句一因一果,因果相應,表現出蒲柳柔宛裊娜、隨風擺動的優美姿態,帶有濃郁的詩情畫意。第二句進一步表現風吹蒲柳,高低俯仰,蜻蜓欲立,而又站立不穩的情景。第三句“五月臨平山下路”,既扣合題目,又點明時令、地點。五月,正是初夏萬物競長的季節。臨平,乃是江南名勝之地。“山下路”,明寫路而暗寫人。讀者從中可以窺見詩人在此良辰美景中,正風塵仆仆地奔走于臨平道中。這一句是全詩的關紐。有了這一句,則見前后所寫之景,皆是路上行人眼中之景;前后所寫之物,亦是路上行人身畔之物。末句“藕花無數滿汀洲”,“汀洲”,指水中小塊陸地,這里借指臨平湖。湖在臨平山下,因湖中藕花遍洲渚,因又名藕花洲(見宋施諤《淳祐臨安志》卷九)。藕花即荷花,此時正含苞欲放,布滿湖中。湖畔是風蒲獵獵,湖中有藕花無數,這是多么美麗的景色。有近有遠,有綠有紅,層次分明,色彩相配。再加上弄輕柔及欲立蜻蜓等,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從而構成一幅精美的畫面。在這樣絢麗的自然景色之中,不僅讀者,也許連詩人也忘記自己究竟為何事而奔波,而陶醉于大自然的懷抱之中。這也許是道潛詩多隱逸之趣、“無一點蔬筍氣”的地方吧!
參寥子嘗在臨平道中賦詩……東坡一見而刻諸石。宗婦曹夫人善丹青,作《臨平藕花圖》,人爭影寫。(〔宋〕朱弁《續骫骳說》)
吳僧道潛,有標致。嘗自姑蘇歸西湖,經臨平道中作詩……東坡赴官錢塘,過而見之,大稱賞。已而相尋于西湖,一見如舊相識。(惠洪《冷齋夜話》)
宋僧道潛《臨平道中》詩……清穎極矣,尚非唐詩,景中無意故也。其“數聲柔櫓蒼茫外,何處江村人夜歸”,“隔林仿佛聞機杼,知有人家住翠微”,皆佳絕。(吳喬《圍爐詩話》卷五)
上一篇:《臨川逢鄭遐之之云夢·嚴羽》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烏烏歌·樂雷發》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