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巴丘書事》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三分書里識巴丘,臨老避胡初一游。①
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陽樓。②
四年風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亂洲。③
未必上流須魯肅,腐儒空白九分頭。④
【注釋】 ①三分書:指《三國志》,晉陳壽著。巴丘:岳陽的別名。胡:指金朝統治者。②酣:這里作充塞、滿盈解。影:日光。一說指樹陰。③四年:本詩作于建炎三年(1129)。一說作于建炎二年。靖康元年(1126),詩人南下避胡,于今已經四年。“十月”句:冬天,水落洲出。④“未必”二句:三國時代,蜀關羽占有荊州,吳孫權曾派魯肅駐防巴丘。上流:巴丘處在東吳的上游。腐儒:見解陳腐的讀書人,書呆子,詩人自指。
【譯文】 我在《三國志》里早就認識了邊防重鎮巴丘,而今年歲老邁,只因避難才得以初次一游。聽到寒風吹刮樹木的颯颯聲響充滿了廣闊的洞庭原野,又見慘淡的日光籠罩著這座古老的岳陽樓。四年來風餐露宿輾轉奔波我飽受侵擾;已到十月,洞庭水落,吐出了縱橫錯落的沙洲。唉!朝廷未必會派魯肅這樣的良將鎮守上游,我這個書呆子卻空自焦急幾乎全白了頭!
【集評】 明·胡應麟:“周尹潛:‘斗柄闌干洞庭野,角聲凄斷岳陽城。’陳去非:‘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陽樓。’二君同時,二聯語甚相類,皆得杜聲響,未易優劣。”(《詩藪》外編卷五)
近·高步瀛:“(三、四)雄秀。‘吐’字下得奇警。”(《唐宋詩舉要》卷六)
今·程千帆:“讀這篇詩,請特別注意其虛詞,如酣、抱、侵、吐等。由于詩人使用了這樣一些極其生動的詞匯,就賦予了自然景物以非常活躍的生命。”(《古詩今選》第560頁)
今·周本淳:“尾聯最值得玩味。”“這年七月,抗金老將宗澤在開封連呼三聲‘渡河’,氣憤而死。……《三國志·魯肅傳》寫周瑜至巴丘病重,上書孫權舉魯肅以自代。這里暗以周瑜比宗澤之死,……言外之意,隱然有以魯肅自負的味道。……作者用‘書事’二字以為暗示,使讀者探究其難言之隱,憂國之情躍然紙上,……這首詩的最大特點,可以說是閃爍其詞,因題見義。”(《宋詩鑒賞辭典》第832—833頁)
今·金性堯:“(頷聯)蒼涼沉著。”(《宋詩三百首》第252頁)
【總案】 避難飄泊中,仍念念不忘抗金戰爭形勢。唯憂國情深,故所見所聞之自然景色,無不涂染上蒼涼激越的情緒色彩和氣氛。在詩藝上,除音節瀏亮,語言爽朗,格律工細外,以雄渾中有奇警,壯闊中見細致為其特色。至于尾聯是否“隱然有以魯肅自負”之意,僅就此詩,尚難落實,有待以作者其他詩文深入論證。
上一篇:崇勝寺后,有竹千余竿,獨一根秀出,人呼為“竹尊者”,因賦詩。《崇勝寺后,有竹千余竿,獨一根秀出,人呼為“竹尊者”,因賦詩。》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逃戶《常寧道中懷許介之》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