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勝寺后,有竹千余竿,獨一根秀出,人呼為“竹尊者”,因賦詩。《崇勝寺后,有竹千余竿,獨一根秀出,人呼為“竹尊者”,因賦詩。》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高節長身老不枯,平生風骨自清癯。②
愛君修竹為尊者,卻笑寒松作大夫。③
未見同參木上座,空余聽法石為徒。④
戲將秋色分齋缽,抹月批云得飽無?⑤
【注釋】 ①崇勝寺:寺院名,在今江西宜春。尊者:佛家語,德智兼備的高僧。②高節:含意雙關,既指竹節,又指節操。③寒松作大夫:據《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登泰山封禪,遇暴風雨,休于樹下,因封其樹為五大夫。《藝文類聚》卷八八引《漢官儀》則說是“封為大夫松也”。后人遂以五大夫作為松的別名。④木上座:指手杖。《景德傳燈錄》卷二十《杭州佛日和尚》條云:“夾山又問:‘阇梨與什么人為同行?’師(佛日)曰:‘木上座。’……曰:‘在什么處?’……師遂去取得柱杖擲于夾山面前。”蘇軾《送竹幾與謝秀才》:“留我同行木上座,贈君無語竹夫人。”上座。本為佛教對出家年歲高或有德行的僧人的稱呼。石為徒:《宋詩紀事》作“石於菟”,茲依《石門文字禪》。據《蓮社高賢傳·道生法師》,竺道生(335—434)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群石皆為之點頭。⑤齋缽:僧人的食器。缽,梵語缽多羅的省稱。抹月批云:《宋詩紀事》作“批風”,此據《石門文字禪》。細切曰抹,薄切曰批,此處戲言貧無可待客。
【譯文】 老竹高節長身,挺拔聳立,永不枯槁;一生風姿骨格,清癯中現出耿介孤傲。我喜愛這竿修竹,視之為佛門尊者修行得道;那蒼松雖也歲寒不凋,被秦始皇封為大夫,便遭我恥笑。可惜見不到佛日和尚的木杖與你一同參禪悟妙;空留下似聽過生公說法的頑石僻處一角。故作戲謔想把這翠竹秀色,向每個僧人的齋缽分到;我這樣細切風月,能否讓僧眾們饑腸一飽?
【集評】 宋·吳曾:“崇勝寺后有竹千余竿,獨一根秀出,人呼為竹尊者。洪覺范為賦詩云云。韓子蒼云:‘始黃太史(庭堅)見之喜,因手為書之,以故名顯。’”(《能改齋漫錄》卷十一)
今·劉學鍇:“語句枯淡,不施涂澤,意境清雅,而骨子頗硬,并時有詼諧的風趣。這是此詩的特色,也正是后來江西派所追求的境界。”(《宋詩鑒賞辭典》第731頁)
【總案】 作者對崇勝寺后這竿獨秀的老竹贊頌備至,引為同道:“高節”、“清癯”等詞既寫出了竹子的形態,更寫出了竹子的精神:清高、堅貞。用大夫松作為竹尊者的對比,頗發人深省,讀者自可感悟。而慨嘆木上座不得與竹尊者同參佛法,并反用“生公說法,頑石點頭”之意,對累累頑石表示反感,也可見作者對人間不平的針砭,對賢者不得用、佞者易進取暗加諷喻。
上一篇:方士繇《崇安分水道中》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陳與義《巴丘書事》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