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戶《常寧道中懷許介之》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雨過池塘路未干,人家桑柘帶春寒。
野巫豎石為神象,稚子搓泥作藥丸。
柳下兩姝爭餉路,花邊一犬吠征鞍。②
行吟不得東溪聽,借硯村廬自寫看。③
【注釋】 ①常寧:縣名,今屬湖南。樂雷發家在常寧。許介之:名玠,字介之,號東溪,衡陽人,有《東溪詩稿》。②兩姝:兩個年青女子。餉路:供應路人飯食。③東溪:指許介之。村廬:村民家中。
【譯文】 春雨過后,池塘邊的小路還有點潮濕;村頭的桑樹,嫩綠中透著些微的寒意。那粗糙的石人,是山鄉巫師們信奉的神祇。孩子們用泥巴搓成“藥丸”,在玩過家家的游戲。柳樹下有兩個少女,爭著向路人供應飯食。花叢中突然鉆出一條狗來,對著行人狺狺不止……啊!我多想把這純樸的鄉情寫成詩句,可惜知音不在這里。到村中去借紙筆吧,記下來,留作他日美好的記憶。
【集評】 今·金性堯:“作者曾于許玠東溪宅中住過。這是別后旅途中懷念之作。頷頸兩聯,表現了作者的觀察力,連兩個村女爭餉路的細節,他都記下來寫進詩篇中了。”(《宋詩三百首》第362頁)
【總案】 此詩寫故鄉道中所見,用移步換形之法,迤邐寫來,仿佛信馬而行,即目而寫,不避瑣屑,卻生動地傳達了詩人愜意舒心得其所哉的欣喜之情,也使讀者于言外想見其逍遙自適留連忘返的身影。詩人按照耳目聞見自然寫來。首聯點明節令時景。中幅四句,著意描寫鄉村的淳樸風情。“野巫豎石為神象”,可見還保持著楚地信鬼而好祀的古老民俗。“稚子搓泥作藥丸”,見得垂髻小兒無憂無慮,怡然自得。年輕的女子,因無禮法約束而不知羞澀避人;狗吠征鞍,也說明此地少有官紳車馬經過。處處景物,都顯示了一種無爭無競素樸自然的鄉野風光與淳樸風情。四句若散緩而不經意,卻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和諧一致。末聯以淡語寫感慨,遙想知己,頗有“吾與點也”之意。詩人于理宗朝曾蒙主上知遇之恩,很想施展身手,干一番事業,然因數議時政,指斥權臣,終不得重用,故后歸隱雪磯。正因為他厭倦了京師繁華表象下的齷齪,故對鄉野風情感到新鮮而忘情。全詩中充滿著“復得返自然”的輕松愉悅的情調,及其厭惡官場淡泊為懷的志趣。若僅賞其山野風味,猶不免失之皮相。
上一篇:陳與義《巴丘書事》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仲皎《庵居》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