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山民《杜鵑花得紅字》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愁鎖巴云往事空,只將遺恨寄芳叢。①
歸心千古終難白,啼血萬山都是紅。
枝帶翠煙深夜月,魂飛錦水舊東風(fēng)。②
至今染出懷鄉(xiāng)恨,長掛行人望眼中。
【注釋】 ①巴:指巴蜀之地(今四川)。②錦水:指錦江,在四川成都南。又名流江、汶江,俗名府河。
【譯文】 蜀地籠罩愁云,往事已然成空,只將天邊遺恨,寄托在遍地芳叢。這千古的歸心誰能說得分明?只見漫山遍野杜鵑花開得血紅。翠枝在深夜與明月相伴,它的精魂依然乘著溫暖的東風(fēng)。飛回那日思暮想的錦水之濱,至今花上還帶有懷鄉(xiāng)的遺恨,常使天涯游子觸目驚心。
【集評】 今·雷履平、趙曉蘭:“前兩聯(lián)寫杜鵑,從虛處著筆。……第三聯(lián)的出句,筆鋒一轉(zhuǎn),從正面寫花。……第四聯(lián)由杜鵑思?xì)w啼血,魂飛錦水生出。那滿山的紅杜鵑原來是用碧血染出,飄泊天涯的亡國遺孤見此,能不傷心淚零?結(jié)句正面出現(xiàn)‘行人’,點(diǎn)出題意,詩人的家國之恨,也是碧血染成,永無休止。”(《宋詩鑒賞辭典》第1385—1386頁)
【總案】 杜鵑啼血的出典是一位亡國君主泣訴他的怨恨,在南宋亡國之際,以此為詩歌意象者甚多,如文天祥《金陵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dú)w。”《和中齋韻》:“啼血南飛望帝魂。”詩人詠此當(dāng)然也是為了寄托故國之思。詩妙在將杜鵑花與杜鵑鳥兩個意象交融合一。
上一篇:王令《暑旱苦熱》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孫覿《楓橋三絕(其一)》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