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食不嗟臨樂不嘆》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禮記·曲禮上》:“臨喪不笑,揖人必違其位。望柩不歌,入臨不翔,當食不嘆。……臨喪則必有哀色,執紼不笑,臨樂不嘆。介胄則有不可犯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
【釋義】《禮記》所說,是喪禮上應做到肅穆有禮,有哀色。“當食不嗟”,“臨樂不嘆”是因為進食時與奏樂時,不是悲嘆的時候,應當收斂。
【例句】是以君子,當食不嗟,臨樂不嘆。無事而戚,謂之不祥。(高明南戲《琵琶記》第三十出《瞷詢衷情》)牛氏道白。牛氏見蔡邕鎮日愁眉不展,才以《禮記》中的話來開導他。
上一篇:元曲典故《彈劍(彈鋏、彈魚)》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待價沽諸》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