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山蒼蒼,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②
崖崩路絕猿鳥去,惟有喬木攙天長。③
客舟何處來?棹歌中流聲抑揚。
沙平風軟望不到,孤山久與船低昂。④
峨峨兩煙鬟,曉鏡開新妝。⑤
舟中賈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⑥
【注釋】 ①李思訓:唐代著名山水畫家,是山水畫北宗的創始人。②大孤小孤:指大孤山、小孤山,兩山屹立江中,遙遙相對。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東南鄱陽湖中,一峰獨峙;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澤縣北、安徽宿松縣東南的江水中。③攙:刺、直刺。④沙平二句:蘇軾《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詩也有“波平風軟望不到”、“青山久與船低昂”之句,每句各改一字。⑤峨峨:高聳的樣子。鏡:比喻江面、湖面。⑥賈(gu古)客:商人。小姑:指小孤山。彭郎:指彭浪磯,在小孤山對面。這兩句形容江山秀美,人們不能自禁其愛。當時民間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傳說。
【譯文】 山色青青,水光茫茫,大孤山和小孤山聳立在長江中央。山崖崩坍山路斷絕連猿鳥也畏而離去,只有高大的喬木直刺太空之上。客舟來自何處?從江心傳來陣陣漁歌忽抑忽揚。沙岸平曠,微風吹拂,一望無垠;船兒一起一伏,人在船上觀看孤山,也一低一昂。大小孤山的峰巒,水霧繚繞之中猶如女子兩個高聳的發髻,早晨照著明凈如鏡的江面梳理新妝。船上的客商舉止不要輕狂,美麗的小姑早有歸屬,前年已嫁給了彭郎。
【集評】 清·紀昀:“綽有興致。惟末二句佻而無味,遂似市井惡少語,殊非大雅所宜。”(《紀批蘇詩》卷十七)
清·方東樹:“神完氣足,遒轉空妙。”(《昭昧詹言》卷十二)
【總案】 本詩作于元豐元年(1078)。全篇描繪了圖上的景象,有實寫,也有想象和比喻。結句處,結合民間傳說,運用諧音、擬人的藝術手法,把孤山比作少女、彭浪磯比作少年,巧結姻緣,諧趣盎然。而在戲語中,對江山如畫的贊美之情,自然流露。
上一篇:邢居實《李伯時畫黃知命騎驢圖為賦長歌》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劉安上《棲禪暮歸書所見二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