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北京市·碧云寺》古詩詞賞析大全
碧云寺,在北京市海淀區香山東麓,創建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初名碧云庵,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擴建后,改今名。寺依山勢從山門至寺頂共六層院落,層層殿堂,松柏參天,濃蔭蔽日,有羅漢堂,堂內有木質漆金羅漢500尊,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寺后有華麗的漢白玉金剛寶塔座,塔座上有2座喇嘛塔、5座13層密檐方塔,座塔滿布浮雕,有大小佛像、天王、力士、龍鳳獅等。1925年孫中山逝世后曾停靈于此,故寺內建有孫中山紀念堂。孫中山的衣冠封葬于金剛寶塔座的卷洞之內,故也稱孫中山衣冠冢。這座山水清幽、林木蒼翠的碧云寺,自古即為西山諸寺之冠。
金風獵獵吹遠松,青霞朵朵生殘峰。
西山一徑三百寺,唯有碧云稱纖秾。
[詩名] 碧云寺
[作者] 陶允嘉,明代會稽(今浙江紹興)
人。
[注釋] ●金風:古稱秋風為金風。●三百寺:言寺之多,非實數。
并馬尋名寺,登高藉短筇。
飛泉鳴古澗,落月在寒松。
石路經千轉,云巖復幾重。
人間多夢寐,誰聽上方鐘。
[詩名] 初冬夜同李伯承過碧云寺
[作者] 謝榛
[注釋] ●并馬:詩人與朋友騎馬同行。●短筇:登山時用的短的竹杖。●飛泉二句:與王維的著名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相接近。●人間二句:禪寺的鐘聲常能牽動詩人的心靈。王維的“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用鐘聲渲染幽微渺遠;常建的“萬簌此俱寂,但余鐘磬音”,用鐘聲刻畫寂靜;張繼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更是余韻悠悠。謝榛則另辟蹊徑,從鐘聲里聽出了哲理:人間有許多人渾渾噩噩地活著,有如夢寐一般,有誰肯聽聽這清夜的鐘聲呢?上方鐘,天界的鐘聲,喻指山中寺廟的鐘聲。
入寺聞山雨,群峰方夕陽。
流泉自成響,林壑坐生涼。
竹覆春前雪,花寒劫外香。
湯休何處是,空望碧云長。
[詩名] 碧云寺
[作者] 王士禎,此詩通過對碧云寺景物的描寫和詩僧湯休的追念,表現了作者對忘情山水生活的向往。
[注釋] ●劫外:佛教說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個時期,叫做四劫。“劫外”即人世之外。●湯休:南朝詩僧湯惠休。作者見晚霞而聯想起他的“日暮碧云合”詩句。江淹《雜體詩三十首》中《休上人》一首摹擬湯惠休的詩,可能作者誤為湯惠休自己的詩。詩句表達了作者想能與這樣的高僧在古寺中交流彼此的慕想,“空望”二字流露出一種惆悵情緒。
丹青臺殿起層層,玉磶雕闌取次登。
禁近恩波蒙葬地,內家香火傍禪燈。
豐碑巨刻書元宰,碧海紅塵問老僧。
禮罷空五三嘆息,自穿蘿徑拄孤藤。
[詩名] 碧云寺
[作者] 錢謙益,字受之,號牧齋,明萬歷進士。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清明節前,詩人受命往昌平州祭祀皇陵。當時宦官魏忠賢開始控制朝政,閹黨弄權肆虐。詩人在回歸途中,游覽西山,觸景生情,作此詩渲泄滿腔憂戚和憤恨。
[注釋] ●丹青二句:寫碧云寺的輝煌:紅綠色彩鮮艷的臺殿層層疊疊,一步步登上潔白如玉的雕欄臺階。玉磶,如玉的柱底石。●禁近二句:碧云寺在明代是歷朝宦官修繕的重地,正德年間大太監于經擴建該寺,并在寺后經營自己的墓地,因此詩人感嘆:皇恩已籠罩宦家的墓地,宦官超度亡靈的香火已緊靠著孤冷的禪燈。禁近,為皇宮的意思。內家,即大閹、宦官。●豐碑句:說宦官的墓碑訃文出自宰相的手筆。元宰,宰相。此句表達了對宦官的憤慨。●碧海句:對于這種歷史變化,只好轉身去問寺中的老僧。碧海紅塵,即滄海桑田的意思,喻歷史的變化。●禮罷二句:說拜完菩薩后不禁三次嘆息,無可奈何地穿過蘿藤覆蓋的小徑離開碧云寺。空五,即佛像。
溪山無價伴悠寺,松柏有緣蔭綠池。
天感先生大同愿,作情紅葉箋新詩。
[詩名] 碧云寺
[作者] 王樹遠
[注釋] ●先生:指孫中山先生。●大同愿:實現“世界大同”的愿望。●箋:寫詩、題辭用的紙。
上一篇:關于描寫《云南省·石林》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河南省·禪宗勝跡》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