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稹《山間每歲正月望夜,梅花已開,多與客飲花下。今年郡廨獨坐,十四夜,張旸叔、晁激仲相過,共話宣和間事,慨然,歸不能寐,因此寫懷》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山頭野梅白玉花,月明弄影紛橫斜。③
青天無云萬峰立,下有三畝幽人家。④
年年春歸不暇省,但歸雪徑尋寒葩。⑤
老夫已忘少年事,燈火豈念更繁華。
一杯起步偏空谷,破屋歸臥暾朝霞。⑥
陪都復來亦何有?凜凜殺氣浮高牙。⑦
重關深鎮夜漏永,忽記昨夢翻長嗟。⑧
景龍門前一月會,金碗賜酒余雄夸。⑨
神州陸沉近歸我,漢節方議通胡沙。⑩
天翻地覆那得料,忍復更聽漁陽撾。(11)
【注釋】 ①望:農歷每月十五日。②廨(xie 謝):官署,官吏辦公的地方。郡廨:即郡衙門。張旸叔、晁激仲:葉夢得的兩個朋友。過:來訪。話:談。宣和(1119—1125):宋徽宗年號。③紛:紛雜。④幽人:隱士。⑤不暇:沒有空閑。暇:空閑。省:省察,察覺。寒葩(pa趴):寒冷時開放的花,指梅花。⑥暾(tun吞):剛出來的太陽。⑦陪都:在首都以外另立的都城,這里指建康(今南京)。北宋首都原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南渡后遷都建康。高牙:高高的牙旗。⑧重關:重門。永:長。翻:翻轉。長嗟:長嘆。⑨景龍:汴京城門名。一月會:指元宵盛會。北宋尤其是徽宗宣和年間元宵節燈火特盛,南宋人的許多懷舊詩文都寫到過。余雄夸:即夸耀余雄。余雄:足夠的英雄氣。⑩陸沉:比喻國土沉淪。漢節:漢家使節,指朝廷派出的使者。通胡沙:通使胡地,指與金人議和。(11)漁陽撾(zhua抓):即漁陽參撾,鼓曲名,常于正月十五演奏,音調激越。
【譯文】 山頭的野梅綴著白玉般的花,月光下清影浮動瘦枝橫斜。碧空沒一絲云彩只有群峰肅立,青翠的山下有三畝地是隱士的家。年年春天消逝哪里有閑情去留意,只是掃出雪后的小路,尋找雪中的梅葩。垂暮的人早忘掉年輕時的倜儻風流,哪里有心留戀街市的燈火繁華。喝一杯酒,繞著幽靜的山谷四周散步,回到破屋酣睡,直到東方出現朝霞。重來陪都,所見的都是什么景象?全城彌漫著濃厚的戰爭氣氛,戰旗高掛。緊鎖著重重大門,夜深難以入睡,忽然記起昨夜的夢境,不知感喟多大。記得景龍門前那次元宵盛會,御賜金碗酒一杯把豪氣矜夸。而今國土淪喪,我剛從外面歸來,朝廷卻在制定著與胡人議和的計劃。天地翻覆世事滄桑誰能預料得到?我怎么忍心再聽那首熟悉的鼓曲《漁陽撾》。
【總案】 葉夢得的詩或抒寫蕭散野逸之懷,或感懷時事。此篇屬于后者。詩篇由正月十五與友人觀賞梅花一事切入,運用對比手法,以東京之燈火繁華對陪都冷清的幽人之家;以昔日的夸耀余雄的豪氣對今日永夜長嗟的悲愁;哀樂相形,冷暖異調,反映了國勢的萎縮和時世的巨變,寫出了詩人憂念家國的心情。詩題中所描述的那種情景,令人聯想到晉室南渡時發生的新亭對泣的那一幕歷史。
上一篇:馮山《山路梅花》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余靖《山館》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