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閑1(長安)。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2(指曲江,正切長安)。川原繚繞浮云外,宮闕參差落照間。誰念為儒逢世難3,獨將衰鬢客秦關。
【校記】
1.草,《全唐詩》一作“柳”。
2.生,《全唐詩》一作“歸”,又作“來”。
3.逢世難,《全唐詩》一作“多失意”。
【箋釋】
[東風吹雨] 陶潛《讀山海經》:“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千門] 眾多宮門。亦借指眾多宮殿。班固《西都賦》:“張千門而立萬戶,順陰陽以開闔。”杜甫《哀江頭》詩:“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資治通鑒》卷二四五唐文宗開成元年(836):“流血千門,僵尸萬計。”胡三省注:“漢武帝起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后世遂謂宮門為千門。”
[夢中] 《藝文類聚》卷五九蘇子卿《南征詩》:“故鄉夢中近,邊愁酒中寬。”
[川原] 河流與原野。陳子昂《晚次樂鄉縣》詩:“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此處指渭河、咸陽原等。
[宮闕參差] 《新唐書》卷三七《地理志》記載:長安一帶有南望春宮、北望春宮、翠微宮、大安宮、太和宮、望賢宮等十五處宮殿。張澍《三輔舊事》:“咸陽北至九嵕、甘泉,南至鄠、杜,東至河,西至、渭之交,東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又,謝朓《晚登蘭山望京邑》:“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逢世難] 遭逢亂世。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應玚》:“一旦逢世難,淪薄恒羇旅。天下昔未定,托身早得所。”
[秦關] 秦地關塞。張華《蕭史曲》:“龍飛逸天路,鳳起出秦關。”李白《登敬亭北二小山》:“回鞭指長安,西日落秦關。”此處指關中地區。
【輯評】
《瀛奎律髓》卷二九方回評:能言久客都城之意。查慎行評:大歷中詩家只是平穩。許印芳評:中中四句“中”、“上”、“外”、“間”等字相犯,亦是一病。紀昀評:此詩格雖不高,而情韻特佳。
《唐詩鼓吹評注》卷五郝天挺曰:首言春時雨后,草色芊芊,卻望千門,盡如此矣。余也羈身此地,每于夢中還家,而身在長安,未期何日可到?但春來則見江上人歸,我猶客于他鄉耳!然望中所見者,川原繚繞于浮云之外,宮闕參差于落照之間:是其客況蕭條,鄉關迢遞。誰念我為儒者遭此世難,且又老而久客長安耶!此正應次聯意。朱東巖:凡人思歸念切,無時非思家之時,無地非思家之地。即如此篇《長安春望》,望春也,望家也。遙望青山,風自東來,心中眼中,早已注定鄉關矣。“吹雨過青山”,是欲雨未雨光景。方與六之“落照”二字相應。寫春草,下一“閑”字,妙,妙。此正欲雨未雨時景色,亦即欲歸未歸人之眼色也。三隨接云“家在夢中何日歸”,深恨自不得歸。四忽轉云“春來江上幾人還”,又妒他人得歸。五、六只謂寫長安景致耳,殊不知“川原繚繞”是遠望所思,此七字中,有無數親知在彼。“宮闕參差”,是近望所見,此七字中,僅有夕陽一人在此。此即八之“獨客秦關”“獨”字也。廖文炳:空城頹廢,則千門之草自閑,蓋為第七句“逢世難”而發也。
《唐詩訓解》卷五李攀龍曰:此長安遭吐蕃之亂,代宗幸陜,綸時在京而作。言春雨乍過,而千門之間,鞠為茂草,荒萎無人矣。我則思家不能返,彼在朝之上,當春而還鄉者幾人?正以兵戈阻截也。于是望川原之浮云,而知民居蕩盡;觀宮闕于落照,而知國步將傾。且世治尚文,世亂尚武,我以為儒而逢世難,則無所建明,徒衰老而客此秦關,亦足悲夫!
《唐詩鏡》卷三二:三、四語,初盛人不出此。岑參“愁窺白發羞微祿,悔別青山憶故溪”,隱隱已開大歷之漸。
《刪補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中唐七律下》:周敬曰:起得自在,頷聯情,妙。王子安詩“山林云霧里,游子幾時還”,何如此二句有言不盡意之巧。唐汝詢曰:首聯與右丞“秋槐”之句一般凄楚。“浮云”“落照”,意甚不淺。周珽曰:無意求工,自能追雅,盛唐人不過此。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卷三:(前解)“東風”七字,人謂只是寫春,不知便是寫望,如云此雨自我家中來也。“閑”字罵草,妙。如云無謂也,扯淡也。三,恨自不得歸;四,又妒他人得歸,活寫盡不歸人心口咄咄也。(后解)“川原”七字中有無數親故,“宮闕”七字中止夕陽一人。“誰”字便是無數親故也,“獨”字便是夕陽一人也。(不知唐詩人,謂五、六只是寫景。)
《唐詩摘抄》黃生曰:起調和緩,接聯警亮,五、六悲壯,結處點明情事,終含凄怨之聲。布格調律,盛唐不過也。五、六寫景,初嫌其寬泛,不知此二句深寓亂后之感。調愈壯,氣愈悲;且隱隱接出“世難”,局不傷促,詞不傷露耳。起聯即老杜“城春草木深”意。五、六即老杜“國破山河在”意。詩尾見地點,醒一篇之意。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卷三:山外雨痕,門前草色,總是望中所見,卻分上下兩截,句法使然也。一“閑”字寫雨中草色,妙得其神。不必強疏作“世難后千門皆空”也。三、四觸景生情:三,嘆己之不得歸;四,羨他人之得歸。五、六,再提“望”字,人只謂是寫景,我只謂是言情。何也?“浮云外”“川原繚繞”而不止謂“川原”也,分明有故鄉在之意;“落照間”“宮闕參差”而不止謂“宮闕”也,分明有一人獨立之悲。七、八,所重在下五字,其上二字,不過是襯貼成文,以極其低昂之致,蓋一味自傷耳。莫便謂怨尤之念,賢者所不免也。
《唐詩貫珠》卷二九胡以梅曰:(起句)飄然而起。三、四,神情俊逸。“閑”,寂寥意。是時京師祿山亂后,荒涼異極,所以春望“千門”,反增岑寂而動鄉思。結,更申言之耳……“江上幾人”,羨他人之旋里者,松靈可愛。
《唐詩成法》屈復曰:一、二,亂后荒蕪。三,欲歸不得。四,自慰。五、六,民居、國步皆就衰殘。七、八,時危尚武,老客長安。句雖熟滑,情真摯而耐。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一四:《長安春望》……遭亂意,上皆蘊含,至末點出。夷猶綽約,風致天成。詩貴一語百媚,大歷十子是也;尤貴一語百情,少陵、摩詰是也。
《北江詩話》卷六:(開元天寶詩人七律)門徑始開,尚未極其變也。至大歷十數子,對偶始參以活句,盡變化錯綜之妙。如盧綸“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開后人多少法門。
《昭昧詹言》卷一八:盧允言《長安春望》,此詩用意,全在三四,夢家未還,為一詩關鍵主意。起與五六,平平常語。收句承明三四,尚沈定。
《小清華園詩談》卷下:唐人之詩,有清和純粹可誦而可法者,如……盧綸之“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間。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小工幾人還?川原繚繞浮云外,城闕參差落照間。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長安春望》)又:七律發端倍難于五言,如……錢員外“二月黃鸝飛上林,春城紫禁晚陰陰”暨盧允言“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間”之幽秀……尚可備脫胎換骨之用。然但宜師其勢,不當仿效其意。
上一篇:《盧綸(二十一首)》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晚次鄂州至德中作》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