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清代劇曲·清代傳奇·朱素臣《十五貫·夜訊》原文與翻譯、賞析
【混江龍】 (外)則見那四兇猶在,多則是乾坤戾氣不成材。這一個垂頭喪氣,那一個無語兜腮;這一個愁眉低鎖,那一個倦眼微開。男的呵,溫柔鄉失足;女的呵!風流窟為災。分付打開枷杻,就此洗剝者。(眾應介) (外) 盡教你赤條條不掛寸絲,只算去其牙爪; 叫劊子手,與我綁下。(眾應介) 免不得密扎扎牢拴四體,赤緊的扎爾狼豺。(二生、二旦跪哭介) 皇天,好冤枉嗄! (外拍案介) 唗! 噤聲! 須不比殺之三,宥之三,著你極天叫枉;抵多少五更風,五更雨,則那鳥死鳴哀。眼見得三推六問,早已九重聞,怎教俺一言半語便把縲囚貸。叫劊子手,須把寶刀齊掣,叫一聲惡煞都來。
【油葫蘆】 俺這里一筆千鈞索把高價抬,那許你莽無常片刻捱。(欲判介) 覷著這出生入死犯由牌,熊友蘭,熊友蕙。呀!好奇怪!適才本府還不在心上。霎時間想起: 前日到任宿三,夢有兩個野人,銜鼠哀泣。野人者,熊也。這兩宗公案,不無冤枉?咦,其間必有萬分冤枉! 既不是飛熊入夢周家賚,又不是維熊應兆宜男瑞,好教俺頓心窩猛著驚,蹙眉頭暗自揣,遮莫是刑書鑄就冤情大,因此上感動鬼神來?
【天下樂】 都是些捕影追風少主裁,疑也么猜,釀禍胎; 只俺這軒轅明鏡有高臺。熊友蕙,(小生應介) 覷著你惜惺惺一腐儒,侯氏!(小旦)有。(外)諒著你怯生生一女孩,不信有膽門兒大似海。
【那吒令】 縱書生賣呆,豈殺人手乖?便芳容惹災,敢瞞天計排?況梁溪距淮,怎逾墻穴窺?那里有照天燭燃的明?那里有金雞敕頒的快?人命關天,何況四命?似此奇冤,俺況鍾若不與超救呵! 可也等待誰來?
【寄生草】 也只為國寶當矜惜,閨英忍棄埋,得情合把人情賣,今日鋼刀口內冤魂待,敢向枯魚肆上把生機貸。從來開府蘇郡兩黃堂,俺況鐘不讓包公憊彈在。
【煞尾】 譙樓報子牌,玉宇鳴天籟。只片刻光陰寧耐,索把血瀝瀝頭顱親自買。看馬過來。看晶熒燈影微篩,任蹀躞馬蹄亂踹,怎敢愛惜功名口倦開?列位看官每! 總不須驚駭,也休教喝采,則說俺況青天夜深猶作大詼諧。
《十五貫》 是朱素臣的代表作,是清代戲曲中流傳較廣、至今仍然膾炙人口的劇作之一。劇寫熊友蘭、熊友蕙兄弟都因十五貫錢的誤會而陷入冤案,故劇名 《十五貫》。熊友蕙被冤一事借用漢代李敬從鼠洞中得到珠珰的史實 (見《藝文類聚》卷八十四引謝承《后漢書》),寫熊友蕙書房與鄰居馮家童養媳侯三姑隔壁,老鼠銜取馮家釵環及十五貫錢到熊家,又銜取熊家滅鼠藥餅使侯三姑未婚丈夫錦郎誤食身亡,熊友蕙因此被指控為與侯氏通奸而謀害人命罪,并被知縣過于執判為死刑。熊友蘭被冤一案源于《京本通俗小說》 中的《錯斬崔寧》 和《醒世恒言》 中的《十五貫戲言成巧禍》,加以改編,寫熊友蘭得客商資助十五貫錢回家救弟,恰有無錫城中屠戶游葫蘆被賭徒婁阿鼠殺害并竊去十五貫錢,游的非親生女兒蘇戌娟誤信繼父將她出賣的戲言,連夜逃走,恰與趕路的熊友蘭結伴同行,于是被懷疑為兇手,也由新升任常州理刑的過于執判為死刑。兄弟兩案,均經刑部核準,委派蘇州知府況鐘監斬,臨刑之際,況鐘覺察到四人有冤情,決定向巡撫周忱請示緩刑,重審兩案。
《夜訊》 一出,即是寫況鐘夜審熊友蘭、熊友蕙、蘇戌娟、侯三姑四人的情景,所選六支曲子都是況鐘所唱。況鐘是監斬官,本來沒有審案的責任,他只需依令從監牢里提出犯人、驗明正身、押赴刑場、斬訖回報即可。【混江龍】 一曲,唱的是況鐘所見到的四名犯人的情況,以及他奉命執法的冷峻和威嚴。由于兩案都經有司審定,且經朝廷最高司法機關批復,況鐘一開始不可能想到其中會有冤情,他見到犯人“垂頭喪氣”、“愁眉低鎖” 的狼狽之狀,只是鄙視他們罪有應得。依據當時的道德觀念和刑律法規,通奸以至于害死人命是不能饒恕的。況鐘是清正的官員,他不能容忍邪惡與犯罪,因此看到對犯人的殘忍捆綁認為是對付豺狼的手段,是正當的和不值得同情的。當四人呼喊冤枉的時候,況鐘對他們厲聲訓斥,并喝令劊子手做好準備。從這支曲子所看到的況鐘,是一位剛毅嚴厲的封建官府執法者的形象。
但是,當況鐘提筆判定招旗、就要對犯人執行死刑的時候,他感到自己的責任重大、不由得表現出事到臨頭的慎重態度。【油葫蘆】 一曲,細致地表達了他的心理變化。尤其是他看到犯由牌上兩名男犯都姓熊,想到前天夜里那個奇怪的夢,夢中見兩只熊銜鼠哀泣,而眼前的景象正相符合。夢兆引起的迷信心理,使況鐘感到了案情的可疑,他要仔細訊問犯人,了解案情真相。首先向熊友蕙、侯三姑訊問當時事情發生的經過,聽罷二人陳述,況鐘覺得疑點百出,【天下樂】 一曲表達了況鐘心理變化的進一步發展,他開始懷疑熊友蕙一案。尤其是他通過對這兩個犯人的仔細觀察,見熊友蕙是個文縐縐書生,侯三姑是個怯生生女孩,哪里像作奸犯科的殺人兇手?接著,況鐘向熊友蘭蘇戌娟訊問當時事情的經過,聽罷二人陳述,況鐘覺得認定二人為兇手也不能成立。【哪吒令】 一曲表達了況鐘對熊友蘭一案的徹底懷疑。這時,況鐘心里明朗了,人命關天,何況竟有四條人命? 而且,復審此案、挽救這四位含冤受屈的平民也只有自己能做到了。他受正義感和責任感的驅使,決定停止執行監斬的使命,他要親自去見巡撫周忱,請求重新審判。以上三支曲子及中間的夾白,清楚地交待了況鐘通過對案情的逐步深入了解而產生心理變化的經過,層次分明,真實合理。
對于況鐘的這種實事求是、為民請命的態度,他的部屬也不理解,眾人知道,這樣做是要冒很大的風險的,“倘耽誤時刻,老爺罰俸降級,小的多有不便”。但況鐘想的不是個人的功名前途,而是不能屈殺無辜之人。【寄生草】 一曲表達了況鐘的崇高思想境界。“國寶當矜惜,閨英忍棄埋”,他看重的是人才可貴,應當珍惜愛護,民女有冤,怎能草菅人命?他自謂身居蘇州知府要職,要以歷史上包公的清正廉明為榜樣。這樣的曲詞,把況鐘的清官形象提升到世人共仰的高度,在頌揚況鐘政績官聲的同時,也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煞尾】 一曲,表述的是況鐘在吩咐部屬把犯人帶下去監候之后、連夜前往巡撫衙門面見上司之際的內心活動。他傾聽譙樓報更,四望夜色深沉,催馬急忙趕路,從人挑燈跟隨,此刻他仍然在緊張地思考: 怎能只顧自己的功名前程而不為苦難百姓說話?最后數句,他揣測世人將會如何看待他今天夜間的作為,驚奇也罷,喝彩也罷,為他的自找麻煩感到可笑也罷,他都將按照自己的原則行事。曲詞表現人物的思想和心理符合情理,既波瀾起伏又性格鮮明,使況鐘這一清官形象真實可信地展現在讀者或觀眾面前。
《夜訊》 一出,是全劇的關鍵情節。由于況鐘認真負責的態度、明察秋毫的才智和為民請命的精神,挽救了四個無辜者即將冤死的生命。況鐘請得巡撫周忱準許,親往淮安、常州兩地查勘,弄清兩案事情真相,捕獲真兇婁阿鼠正法,兩件冤案得以昭雪,最后熊友蕙與侯三姑、熊友蘭與蘇戌娟各結婚姻。從藝術結構的角度來看,此出是劇情發展的重要樞紐和轉折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上一篇:《包待制智斬魯齋郎》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千金記·別姬》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