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竹林》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寺籬斜夾千梢翠,山磴深穿萬籜干。①
卻憶貴家廳館里,粉墻時畫數莖看。②
【注釋】 ①千梢:千竿。山磴:登山的石徑。籜(tuo拓):竹皮,筍殼。②粉墻:粉白色的墻。
【譯文】 寺院僻靜,籬落縱橫,掩映翠綠的修篁;山勢巉峻,磴道深邃,穿過干枯的竹林。面對如此清幽的自然美景,忽而想起富貴人家的高堂華屋內,雪白的墻上也時常裝點著竹石幽趣的圖畫。
【集評】 今·倪其心、許逸民:“此詩的前兩句,一寫竹枝翠色,一寫筍皮干枯,以‘寺籬’、‘山磴’作映襯,再以‘斜夾’、‘深穿’,‘千’、‘萬’作對語,就使眼前的景物整飭精致,富有美感。”“后兩句,作者由野生的竹林想到貴家廳堂的竹畫,兩相對照,流露出對自然美的稱賞和向往,以及對富貴人家附庸風雅的蔑視。”(《宋人絕句選》第14頁)
【總案】 竹,歷來是清雅和氣節的象征,因此備受中國文人的青睞、鐘愛。東坡嘗云:“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醫。”(《于潛僧綠筠軒》)贊嘆之情,溢于言表。更有甚者,竟至不可一日無竹。《世說新語·任誕篇》記:“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唐代詩人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的境界,更是令人神往。這便是竹的內在意蘊。林逋是超然塵外的隱逸之士,自然如“竹林七賢”一樣,偏愛淡泊、飄逸的猗猗綠竹。首聯所寫分別是高人種植之竹和山間野生之竹的清幽圖景。對仗工整,格律嚴謹,誠如元代韋居安《梅澗詩話》所云:“林和靖詩好為對”,“人多稱其工”。尾聯筆鋒一轉,忽而將鏡頭轉入貴家的廳堂,在那珠光寶氣之中,也有幾竿畫在紙上的細竹高懸墻上。譏諷之意,見于言外。作者寫得不動聲色,讀者看了自然心會。雖僅四句,已畫出詩人的傲然風骨。
上一篇:何異《章少機建小閣用陳伯強韻》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張镃《竹軒詩興》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