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璨《題景蘇堂竹》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一葉復一葉,也道幾翻覆。
一點復一點,書墨要接續。
親見長公來,一節不肯曲。②
見竹如見公,北麓能不俗。③
回首熙豐間,幾人愧此竹?④
【注釋】 ①景蘇堂:在今江西瑞昌。景:景仰。蘇:蘇東坡。蘇軾在元豐七年(1084)調離黃州,路過瑞昌,在亭子山的崖石上題字,墨汁灑落在竹子上。相傳此后亭子山周圍的竹子,每一葉片上都有墨點。景定年間(1260—1264),有人把亭子山的竹子移植到蘇軾當年過夜的地方,并在堂前掛上“景蘇堂”的匾額,以表仰慕之情。②長(zhang 掌)公:指蘇軾,古人稱長兄為長公。蘇軾排行老大,故稱蘇長公。③北麓:景定年間瑞昌主簿王景琰的號。④熙豐:指熙寧、元豐兩個年號。熙寧元年(1068)至元豐八年(1085),宋神宗在位,正是變法與反變法激烈斗爭的時期。
【譯文】 一枝竹葉又一枝竹葉,竹葉確實是有正有反。一個墨點又一個墨點,墨點卻仍然接續不斷。這墨竹親眼見過蘇長公的風度人品,因而也同長公一樣剛直不曲。見到這傲岸的竹子就如同見到蘇長公一樣,王景琰也因此能夠免于淺俗。回顧熙寧、元豐年間的黨派斗爭,有多少人能不愧對這傲岸挺拔的翠竹?
【集評】 元·吳師道:“語雖直致而意佳。”(《吳禮部詩話》)
【總案】 這是一首詠物詩。作者借詠物以寄意,表達詩人對蘇軾的崇敬。開頭四句一語雙關,竹葉“翻覆”,暗喻北宋年間的世事變遷;書墨“接續”,暗指蘇東坡剛直不阿的品格長留人間。中間四句寫竹枝因見過蘇軾,深受感染,故能一節不曲。今人因竹枝而想蘇軾,也同樣能感受其高風亮節,因而脫俗。最后一句以反問的口吻嘲諷熙寧、元豐年間黨派斗爭中的投機者,從反面襯托了蘇東坡正直的秉性,坦蕩的胸懷以及不屈不阿的品格。此詩不像一般的詠物詩那樣隱晦曲折,而是借物起興,率直而言,愛憎分明,溢于言表。盡管如此,詩人的表情達意仍富有變化。前四句以比興暗寫東坡,中間四句用想象明寫東坡,最后則是以反詰語氣來襯托東坡,因此能做到“語雖直致而意佳”。
上一篇:曾幾《題徐明叔訪戴圖》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蔡肇《題李世南畫扇》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