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大就·滿江紅》原文賞析
秋望感舊
極目天涯,斜陽下、暮云凝碧。渺愁予,殘山剩水,沉沙折戟。鸚鵡芳洲秋水滿,蒹葭南浦霜華白。卷西風、一陣落蒼煙,神鴉黑。青溪上,江郎宅;西州路,羊曇客。把風流文采,盡情銷歇。欲洗舊愁憑酒盞,青天為我留明月。喚漁翁、一葉破滄浪,橫吹笛。
這是一首秋日遠望、感舊傷懷的詞,“愁”字統(tǒng)攝全篇,抒發(fā)了詞人因明王朝覆亡而產(chǎn)生的懷舊感傷的情懷。
詞以“極目”開篇,徑直扣合詞題“秋望感舊”。上片均為“極目”遠望所見的景物,詞句隱括了很多前代文人的詩文名句,因而各種景物都寓有特定的含意,意象鮮明。“斜陽下、暮云凝碧”,用江淹《休上人怨別詩》“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來”句意。“渺愁予”三句,是說凝目遠望,秋天草木凋零、河水枯竭的山水,曾經(jīng)深埋前朝折戟的沙灘,種種景象都觸發(fā)詞人的愁懷。“渺愁予”,糅合屈原《九歌·湘夫人》“目眇眇兮愁予”和蘇軾《前赤壁賦》“渺渺兮余懷”的句意。“殘山剩水”,用辛棄疾《賀新郎》“剩水殘山無態(tài)度”成句,然而比辛詞的原意進了一層,不僅表示秋冬山水的形貌,還含有經(jīng)過戰(zhàn)亂后剩余的山水的意思。“沉沙折戟”,用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鐵未消”成句,寓有深沉的盛衰之感。“鸚鵡芳洲”二句,描寫秋水茫茫、蒹葭蒼蒼的景色,景中含有送別懷遠的情思。鸚鵡芳洲,語出李白《鸚鵡洲》:“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洲在漢陽府城(今湖北省武漢市)西南二里大江中,本詞借指金陵附近的洲渚。蒹葭,隱括《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南浦,見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后代詩文中泛稱之為送別的地方。“卷西風”二句,望見遠處西風卷來一陣蒼煙,飛近一看,卻不是蒼煙,是黑壓壓一片的神鴉。在金陵附近的瓜步山(今江蘇省六合縣東南)上,筑有元魏拓跋燾的祠堂,神鴉都飛來啄食祭品。陸游《入蜀記》:“瓜步山蜿蜒蟠伏,臨江起小峰,頗巉峻,絕頂有元魏太武廟。”辛棄疾《永遇樂》詞云:“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許大就身處明末清初,望見遠處的瓜步山,睹物傷神,聯(lián)想起辛詞的悲嘆,想象到瓜步山上的一片神鴉,因而將它們寫入自己的詞里。時代雖說迭經(jīng)變遷,而許大就發(fā)抒的哀傷悲愁和稼軒當日的情思,卻是息息相通的。上片詞意分三個層次,逐層抒寫“感舊”的情懷。“渺愁予”三句是一層,詞句中蘊含著國家興亡的感喟。芳洲水滿,南浦霜白,在凄清的水邊,詞人曾以無奈的愁思送別過“伊人”——一些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這是二層。神鴉飛舞,敵人的廟宇里,祭典熱鬧,勾引起詞人喪家失國的無限悲痛,這是三層。可見“感舊”的“舊”,便是故國、舊友;故國不存,舊友遠去,難怪詞人悲憤填膺,舊愁難消。
下片仍然從“秋望”落筆,緊綰“感舊”。“青溪上”六句,連用江淹、羊曇兩則典故,扣住金陵的地望,六朝的興亡,抒發(fā)愁緒。“青溪上,江郎宅”,梁代的江淹,建宅青溪邊,他富有文采,才思敏捷,擅詩賦。鐘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以授之,爾后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江淹才盡”的典故,和上片兩處運化江淹的詩文句意,遙遙呼應,可見詞人運化前人句意,是別具藝術匠心,不是隨意拈用的。“西州路,羊曇客”,羊曇,是東晉謝安之甥,多才藝。謝安死,曇悲痛不已,走路不愿經(jīng)過謝安的西州路舊居。一日,醉后行經(jīng)其地,知道后,悲吟曹植詩句:“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事見《晉書·謝安傳》。這六句是說舊友、故國不可得見,也就沒有情趣去施展風流文采,要象江淹那樣擱置詩筆;要盡情銷歇羊曇那種深摯的情思。秋天日暮,云煙蒼茫,殘山剩水,舊址遺跡,滿目凄愴,滿懷愁緒。這時,澆愁唯有酒盞,把酒還需明月,于是,詞人寫出“欲洗舊愁憑酒盞,青天為我留明月”的絕妙詩境。這種境界,前代詩詞作家早已寫過,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本詞詞意固然來自李詩蘇詞,但略一轉(zhuǎn)換,將“青天”擬人化,寫天帝有意為我留下明月,伴我痛飲,解我愁懷,意境愈覺超逸。結(jié)尾處,宕開一筆:“喚漁翁、一葉破滄浪,橫吹笛。”詞筆離開了“感舊”的主旨,不再言“愁”,卻想象乘坐一葉扁舟,蕩漾于蒼茫的大江中,吹奏橫笛。詞的結(jié)句,含蓄而富有韻味,給人留下豐富的想象、思考的余地。
詞家寫景,或則以景寓情,則景物皆融“我”的情感;或則以情取景,則以“我”的情感作為選景的標準。許大就《滿江紅》詞以“愁予”為詞眼,在遠望所見的景物中,選取了若干足以“獻愁供恨”的意象,通過上下片的布局、結(jié)構,逐層攄寫自己“感舊”的情感,景語、情語,融為一體。
上一篇:《文征明·滿江紅》原文賞析
下一篇:《宋琬·滿江紅》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