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晚唐是內憂外患極為深重的多事之秋,當時的幾代君主,大都耽于逸樂,沒有遠慮。如唐穆宗荒于酒色,好服金丹,在位僅四年即死去。太子李湛即位,是為敬宗,才十六歲,是一個愛好游戲的頑童。他善于擊球,善于手搏,還好深夜里捉狐貍。并且廣征聲色,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荒淫失德之至。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對荒淫誤國的唐玄宗大加鞭撻,目的就是提出歷史教訓,給當時的皇帝敲響警鐘。這里選的是第一首。詩中所表現的是杜牧經過驪山華清宮以后回頭一望的情形。“回望”二字頗值得玩味。首先,他經過華清宮的時候,自然會博覽很多景物,會看到蔥蘢的林木,繁茂的花草,聳立的宮殿,而他并沒有在這時描繪。過了華清宮后,獨對唐玄宗、楊貴妃之事有感于心,不由得回首一望,倍加感慨,寫了這首詩。故這一“回望”并不是留連風景之美,而有其良苦之用心,宋朱光庭《華清》詩中“驪山秀色古今同,盡入詩人感慨中”是“回望”二字最恰當的注腳。其次,“回望”緊扣題目中的“過”字,詩人已過華清宮,現在是回過頭眺望華清宮,所見所感自然比前番更進一層。再次,詩人運用以虛襯實的寫法。其實,在長安是望不到驪山華清宮的(兩地相距五十里),這只是杜牧意念中的“回望”,是詩人的想象。就在這回首一望當中,詩人給讀者展現了四個境頭。
首先看到驪山的全景:右有東繡嶺,左有西繡嶺,奇異秀麗,景色宜人。接著,視線轉移到山頂,山上的千門萬戶,一扇接一扇地開著。這就是華清宮,是唐玄宗的行宮,有長生殿、明珠殿、朝元殿、飲酒亭、吹笛樓、走馬樓等建筑。這些宮殿的門平日是緊閉的,玄宗行幸,當然必須打開,以顯威風。詩的第三句是兩個特寫鏡頭,視線先在宮外,一個使者騎著驛馬,在塵土飛揚中急馳而來。隨著驛馬的奔馳,視線又轉移到宮內,楊貴妃見到飛馳而來的“一騎紅塵”,笑逐顏開。然而有誰知道,這一緊急的驛騎,竟是專門送荔枝而來呢?又有誰能理解,這樣勞民傷財之舉,僅僅是為了博得妃子的一笑呢?四個鏡頭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由外到內,由物及人。交織在一起,將封建帝王、貴妃的奢侈腐朽的生活突現在讀者的眼前。
詩的三、四句是主旨所在,特別是著一“笑”字,言簡意明,諷刺深刻,更是全詩的關鍵。杜牧暗用了女人笑而亡國的故事:春秋時,周幽王妃褒姒不好笑,幽王使盡多種辦法欲其笑,她故意不笑,于是幽王點燃了烽火,雖贏得了一笑,然導致了國破身亡。唐玄宗不正是與周幽王一樣為了博得貴妃一笑而無所不為,最后導致安史之亂嗎? 不僅如此,這一“笑”又隱含著廣大人民付出的多少血和汗,以至于“人馬僵斃,相望于道”。在這組詩中,“笑”字又起著統攝作用,此詩下面一句,“無人知是荔枝來”是“笑”的原因,后二首是“笑”的結果,“云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更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的呼應。
這首詩只有四句二十八字,卻包含了極為豐富的內容,并具有風神俊爽的藝術美感。前兩句描寫驪山行宮,富麗深邃,后兩句表現玄宗荒淫好色、貴妃恃寵而驕的主題。含蓄、凝煉、樸素、精深,顯示出極大的藝術魅力。明人譚元春評為“可見可思”(《詩歸》),確為知言。
上一篇:《赤壁·唐·杜牧》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過陳琳墓·唐·溫庭筠》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