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詩詞《龐統(tǒng)之死》原文|譯文|賞析
占峴相連紫翠堆①,士元有宅傍山隈②。
兒童慣識呼鳩曲③,閭巷曾聞展驥才④。
預計三分平刻削⑤,長驅萬里獨徘徊。
誰知天狗流星墜⑥,不使將軍衣錦回⑦。
【釋詞】
①峴(xian):指峴山,在襄陽城南七里。龐統(tǒng)系襄陽人,故以“古峴”借代。
②山隈:山彎曲的地方。
③鳩曲:《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薄斗窖浴吩疲骸笆裰^之拙鳥,不善營巢,取鳥巢居之,雖拙而安處也?!焙笕艘浴傍F拙”比喻人的性情拙而易安。
④驥才:良馬。比喻杰出人才?!度龂尽嫿y(tǒng)傳》:“先主領荊州,統(tǒng)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吳將魯肅遺先生書曰:“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p>
⑤刻削:削奪。
⑥天狗流星墜:即隕星。古代星象家認為天狗墜是破軍殺將的征兆?!妒酚洝ぬ旃贂罚骸疤旃?,狀如大奔星,有聲,其下止地,類狗。所墮及,望之如火光炎炎沖天。其下圜如數(shù)頃田處,上兌者則有黃色,千里破軍殺將?!?/p>
⑦衣錦回:即衣錦還鄉(xiāng)?!读簳ち鴳c遠傳》:“四年,出為使持節(jié)……雍州刺史。高祖(梁武帝)餞于新亭,謂曰:‘卿衣錦還鄉(xiāng),朕無西顧之憂矣?!敝^功成名就,富貴還鄉(xiāng)。
【賞析】
龐統(tǒng)作為副軍師,隨劉備進軍西川,在奪取雒城的途中,走到落鳳坡?!爸宦犐狡虑耙宦暸陧懀顼w蝗,只望騎白馬者射來。可憐龐統(tǒng)竟死于亂箭之下,時年止三十六歲?!边@首七律詩對龐統(tǒng)短暫的一生做了概括,前四句對龐統(tǒng)布衣時期生活的故鄉(xiāng)、家境及其性格和名氣,都做了形象的勾勒;后四句寫龐統(tǒng)為軍師時期的兩個事件:隨軍進西川和命喪落鳳坡。
“古峴相連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兒童慣識呼鳩曲,閭巷曾聞展驥才。”龐統(tǒng),字士元。是襄陽人,家住峴山南。未嘗入城府,以耕讀為業(yè)。他少時純厚,才華未露。與他慣熟的小孩子呼其“鳩曲”,便可知從小樸純的他,無出將入相之志。他十八歲那年,叔父叫他拜訪當時著名學者司馬徽,請教學問。司馬徽正在樹上采桑,于是龐統(tǒng)坐在樹下,二人談得十分投機,從白天談到晚上。龐統(tǒng)深得司馬徽的賞識,稱之為“南州士之冠冕”。東漢文人清議風氣很盛,凡經(jīng)名士題品,便身價百倍?!?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gsdq/sgsc/"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三國演義》對龐統(tǒng)的出場,事先就進行了充分的渲染,什么“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預計三分平刻削”,這句詩講了一個故事,龐統(tǒng)為劉備取西川的問題上出謀劃策。在劉備、劉璋在涪城相會之前,他獻計說:“以統(tǒng)之計,莫若來日設宴,請季玉赴席;于壁衣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擲杯為號,就筵上殺之;一擁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可坐而定也?!眲湟浴皠⒓居衽c吾同宗,不忍取之”為由阻止。盡管龐統(tǒng)、法正一再勸說劉備,千萬不可失此良機,但“玄德只是不從”?!邦A計”這是龐統(tǒng)的設想,“平刻削”含蓄地諷刺了龐統(tǒng)把取西川、定三分這樣重大的戰(zhàn)略舉措化為簡單地殺掉劉璋一人,便大事而定。龐統(tǒng)在這些問題上不如劉備的政治眼光深遠。劉備入川的目的,是把西川作為蜀漢霸業(yè)的基地,進而奪取天下,所以,他不能殺掉劉璋,失去西川的民心,損害明主的形象。劉備這個“明主”要取代劉璋這個“暗主”,不僅要出師有名,而且還要表現(xiàn)出仁義之師的姿態(tài),這樣才有利于收服民心。毛宗崗對此看得透辟,他說:“取川者,玄德之心也。然乘劉璋之來迎而襲殺之,以奪其地,不足以服西川之人心,此玄德之所以不欲為也?!饼嫿y(tǒng)缺乏政治家的深謀遠慮,也許是他急功好利的思想情緒所致。
“長驅萬里獨徘徊”,在取西川的過程中,諸葛亮鎮(zhèn)守荊州,龐統(tǒng)跟隨劉備。他初到劉備麾下,便想建功立業(yè),使龍鳳齊名。當龐統(tǒng)兵臨雒城,諸葛亮派馬良送信給劉備說“夜算太乙”,卦象言“主將帥身上多兇少吉”,叮囑劉備“切宜謹慎”。龐統(tǒng)對諸葛亮的話卻產(chǎn)生了邪念,“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乃對劉備說:“主公不可疑心,可急進兵?!迸R近雒城,劉備再一次勸阻龐統(tǒng),而龐統(tǒng)不僅不聽,反而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的猜忌。他說:“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統(tǒng)獨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钡斪叩絻缮姜M窄,樹木叢雜之小路,“龐統(tǒng)心下甚疑,勒住馬問:‘此處是何地?’內有新降軍士,指道:‘此處地名落鳳坡?!嫿y(tǒng)驚曰:‘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于吾?!詈筌娂餐恕?。一直急欲進軍的龐統(tǒng)只在這落鳳坡“獨徘徊”片刻,便成千古恨。
這首詩很為龐統(tǒng)華年夭折而嘆惜,雖在詩中極委婉地道出了龐統(tǒng)的急功近利、自我顯露的弱點,但還是為龐統(tǒng)的死找到了“天命”的根據(jù):“誰知天狗流星墜,不使將軍衣錦回?!饼嫿y(tǒng)死于壯年,正是血氣方剛、大展才華的時候,卻不幸倒下去了,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上一篇:三國詩詞《平原管輅相通神》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三國詩詞《恨石》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