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孟浩然·過故人莊》鑒賞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這首詩是孟浩然詩歌的代表作,也是盛唐田園詩的名篇。它是孟浩然四十歲往長安謀仕不遇之后,由“謀仕行義”的詩人轉向躬耕歸隱之際時所作。
《過故人莊》完整地寫了詩人訪問老友農莊的經過:先說應邀赴約;次寫農莊風光;再次寫田園情趣;最后相約后期。這里的“過”,非“經過”之義,而是過訪、探望之意。
* * * *
首聯:應邀赴約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這是說,老朋友殺雞做飯,備好了豐盛的飯食,邀請我到他的田莊里去做客。這里把主客雙方的神情和心境,都自然地流露了出來:一邊是殷勤的款待,一邊是欣然地赴邀。
這兩句詩表面意思很簡單:應邀赴約。那么深一層的含意是什么呢?的確,乍看文面,平淡無奇,細瞧字里行間,卻匿隱著一個自古以來的著名典故:“具雞黍”。這是征引《論語》上的故事。其《微子篇》載云——
荷蓧丈人 “止子路宿, 殺雞為黍而食之。”
這是怎么一回事?這是說,有一天,孔子門徒子路,曾向一位荷蓧(diào吊)丈人(拿著竹制農具的老人)探問孔子行蹤,丈人留宿子路,并殺雞煮黍盛情款待他。第二天,子路見了孔子,告訴他這件事。孔子說:“這可是一位高人隱士呵,要子路返回去解釋一下。但等子路再去時,丈人已不在,只好對其子說:“不仕無義”,孔子是為義而謀仕。即使已知“道之不行”,也要謀仕(基本精神)。
這是《論語》“子路問津”故事的大意。
詩人在詩中引入這個典實,用意何在?我想其用意,至少有兩點:①說明自己也像孔子那樣,也是“為行義而謀仕”的;②說明自己的老朋友,是一位可敬的歸耕的隱者。這里,表明主客雙方對人生的態度是有差別的,但在實質上卻是相通的。
怎么既相異又相通呢?讀完全詩即可領悟。且看——
頷聯:農莊風光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這里的合,聯接,圍攏。郭,外城。古代城墻有內外兩道,內者叫“城”,外者,稱“郭”。這兩句是說,農莊坐落在郊野的綠樹成蔭的環抱里;莊旁的一抹青山,郁郁蒼蒼地斜向城郭之外。這是一個什么去處?不正是一個高人歸耕隱居的“福地”嗎?
詩人把自己所見到的農莊環境,用了這樣優美的筆墨畫出了如此僻靜幽雅而又生氣盎然的大好風光,這是由于:一方面為表現主人隱居的環境;一方面也寄托自己對田園風光的欣羨之情;并暗含著自己也將走上歸隱道路的意向。這在下邊詩句中就更加明顯了。
頸聯:田園情趣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這里是寫詩人同主人在莊里飲酒敘談的熱烈情景:在主人家里打開窗子(即“開軒”),面對著谷物和園圃,擺上酒菜,開懷暢飲,呷美酒,談農事,其樂無窮。
在這看來平平淡淡的兩句詩里,詩人巧妙地化用了阮籍和陶潛詩歌中的兩句詩意——
上句之開軒,來自阮籍八十二首大型組詩《詠懷詩》第十九首的“開軒臨四野,登高望所思”的語意。這原來是阮籍詠嘆一個安貧樂道儒生欣羨隱遁生活的。孟浩然沿用了阮詩的原意,表示自己也愿意從仕途轉向隱遁之道。
下句之話桑麻,是化用陶潛《歸園田居》組詩之第二首的“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的詩意。原來是陶潛為歌詠田園鄰里間只關心農事,不涉世俗雜事而說的話。此處孟浩然用了它,是為了贊賞主人隱居生活的高尚意趣;同時,也表明自己對陶潛歸耕生活的向往。可見,在這一聯中,連用了兩個古人的詩意,是很具用心的。這不僅寫了主客間的融洽氣氛,贊揚了老友的高尚情操,而且,更重要的是以行動表明了詩人自己也在以阮、陶為榜樣,有意斷絕塵想而高蹈了。
詩的尾聯,寫了這次造訪的結束,也說明了詩人思想轉變過程的最后完成。
尾聯:約定后期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先說說就菊花的意思。注者對此,歧說較多。有的說,“就”,親近、湊近了;又說,“伴隨”;又有說“趁著”等。“菊花”,也有二說,一說“指重陽節之賞菊佳節”;一說“在重陽節飲菊花酒”;又一說“重陽再來,就看菊花喝酒”。我認為,以第三說為妥。因為古代雖有以菊花釀酒的習俗,此處不一定坐實為“菊花酒”,而在菊花盛開的重陽佳節,飲一飲一般醴酒,也是古人之俗風。正因如此,詩人在此同主人約定——
等到那秋高氣爽的重陽佳節的到來,趁著菊花盛開的大好時光,再來農莊同大家痛飲一番。
這兩句詩,不僅僅以“約定日后重游”來結束全詩,而且明白地表示了詩人躬耕歸隱的決心,將最后完成由“謀仕行義”到“絕塵隱遁”的轉變,具體揭示了主客之間的“相異又相通”的進程。
* * * *
這首詩有兩點值得注意:
第一、在思想上,它主要歌頌隱逸生活和田園恬適的情趣。它通過贊美真摯友情和田園風光,抒發了詩人從仕途追求失敗后而欣然轉向歸隱的情懷,隱隱地流露了一點懷才不遇的情緒與感慨。雖然不甚深刻,但也正反映了盛唐時代風貌的一個側面,有一定的認識價值。
第二、在藝術上,這首詩很有特色。這個特色可概括為如下幾句話——淺而深,淡而濃,簡樸而親切,專以情深意醇、思真詞實感人。
乍看這首平實的五言律詩,似乎沒有什么了不起的詩之技巧,但是它說明了若干做一首好詩的道理。比如我們只要按一定格律做詩,就可以達到很多意料之外的效果:
它雖然技巧老到,卻無造作之態;
它雖然講究了聲律對仗,但收到自然和順之效;
它雖然用典不少(至少八句四典),卻是顯得明白活潑;
它雖然寫法樸實(信口道出、平實章法),但給人以含義深沉之感;
它雖然造語平淡(明白如話),可是詩味十分醇厚。
正如清人黃生在《唐詩摘鈔》中所說:
全詩俱以信口道出,筆尖幾不著墨。淺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濃,老之至而媚,火候至此,并烹煉之熾俱化矣。
上一篇:《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杜牧·過華清宮(三首選一)》鑒賞
下一篇:《漢魏兩晉南北朝詩歌·兩漢詩歌·《古詩十九首》(選五)·迢迢牽牛星》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