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唯有鷓鴣飛。
成功的文學作品,委曲而有深致,原因之一是常常使用映襯對比方法以感動讀者。沈佺期的《北邙山》、劉禹錫的《烏衣巷》、陳陶的《隴西行》以及李白這首《越中覽古》,都是運用悲喜盛衰對比映襯手法的成功之作。
此詩前三句描繪越王勾踐破吳后的繁盛景象:吳地盡歸于越,吳王夫差自殺身亡、太宰嚭被誅,越國戰(zhàn)士(從王琦說。王認為“義士”系“戰(zhàn)士”傳寫之訛。)喜氣洋洋,衣錦榮歸,如花似玉的宮女,布滿后殿。而最后一句,陡然逆轉(zhuǎn),好似漫不經(jīng)心的淡淡一筆,將昔日的繁華與轟轟烈烈均掃蕩殆盡?!爸唤裎ㄓ喧p鴣飛”,是靜態(tài)描述,在一度令人心動神搖的越中舊地只見無知無識的鷓鴣飛翔,這就曲折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傷逝懷古之情和榮樂無常之嘆。
詩的前三句是敘述性的想象,其中有渲染,有藻飾,全屬虛構(gòu),是鏡中花、水中月;后一句則是不加任何修飾的白描,似實非實,給人以無限遐想,成為全詩的“目”。這首詩正是用虛實相兼之法,突破時、空限制,婉轉(zhuǎn)深至地表達了李白感懷往事的情懷。
《越中覽古》詩,前三句賦昔日之豪華,末一句詠今日之凄涼。大抵唐人吊古之作,多以今昔盛衰構(gòu)意,而縱橫變化,存乎體裁。( 〔明〕敖英《唐詩絕句類選》)
《蘇臺覽古》,以今日之楊柳菱歌,借映當年之歌聲舞態(tài),歸之西江明月,曾照當年,是由今溯古也。此首從越王破吳說起,雄圖伯業(yè),奕奕聲光,追出鷓鴣一句結(jié)局,是吊古傷今也。體局各異。古人煉局之法,于此可見。(黃叔燦《唐詩箋注》)
詠勾踐平吳事,振筆疾書,其異于平鋪直敘者,以真有古茂之致;且末以“惟有”二字力綰全篇,詩格尤高。(俞陛云《詩境淺說續(xù)編》)
上一篇:《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岑參》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岑參》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