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之《華山賦》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岳之初成,二儀氣凝2,其間小積焉為丘,大積焉為山,山之大者為岳,其數五,余尸其一焉3。
岳之尊4,燭日月5,居乾坤6,諸山并馳,附麗其根7。渾渾河流8,從禹以來9,自北而奔10,姑射九螋,荊巫梁岷11,道之云遠兮,途遙而賓12。
岳之形,物類無儀13,其上無齊14,其傍無依。舉之千仞不為崇,抑之千仞不為卑15。天雨初霽,三峰相差16,虹霓出其中17,來飲河湄18。特立無朋19,似乎賢人守位,北面而為臣20。望之如云,就之如天21,仰不見其巔,肅阿芊芊22,蟠五百里23,當諸侯田24。
岳之作25,鬼神反覆26,蛟龍不敢伏。若歲大旱,鞭之撲之,走之馳之27,甘雨瀾漫28,百川東逝,千里而散。噫氣蹶然29,怒乎巖幽30,漸于人間31,其聲瀏瀏32。
岳之殊巧,說不可窮,見乎中天33,挲挲而掌,峨峨而蓮34。起者似人,伏者似獸;坳者似池,洼者似臼35;欹者似弁,呀者似口36;突者似距37,翼者似抱38。文乎文,質乎質;動乎動,息乎息;鳴乎鳴,默乎默。上上下下,千品萬類,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其乃繕人事39,吾焉得畢議。
今作帝耳目,相其聰明40,下矚九州41,在宥群生42。初太易時43,其人俞俞44,其主人者45,始乎容成,卒乎神農,中間數君,姓氏可稱。其徒以飲食為事,未有仁義,時哉時哉,又何足蒞46。是后敬乎天,成乎人者47,必辟其心,假其神,與之齡,降其仁48。故軒轅有盛德49,蚩尤為賊,生物不遂,軒轅用力50。大事不可獨治,降以后牧51,三人有心,烈火就撲52。其子之子,其孫之孫,咸明且仁。雖德之衰,物亦處宜53。由夏以降54,湯、發仁以王55,癸、受暴以亡56,甲、戊、誦、釗57,不敢有加,惟遵其常,享國遂長58。天事著矣,莫見乎高,而謂乎茫茫。余受帝命,億有萬歲,而不敢怠遑59。
臣贊之曰60:若此古矣祖矣,大矣廣矣,富矣庶矣,駭矣怖矣,上古之事,粗知之矣,而神之言,又聞之矣61。然起居于上,宮室于上,如此之久矣,其所見何如也62?
曰:見若咫尺,田千畝矣63;見若壞堵,城千雉矣64;見若杯水,池百里矣;見若蟻垤,臺九層矣65。醯雞往來,周東西矣66;蠛蠓紛紛,秦速亡矣67;蜂窠聯聯,起阿房矣68;俄而復然,立建章矣69;小星奕奕,焚咸陽矣70;累累繭栗,祖龍藏矣71。其下千載,改更興壞,悲愁辛苦,循其上矣72。
臣又問曰:古有封禪73,今讀書者,云得其傳,云失其傳,言語紛綸,于神何如也74?
曰:若知之乎?聞圣人撫天下75,哀天下,既信于天下,則因山岳而質于天,不敢多物76。若秦政、漢徹,則率海內以奉祭祀,圖福其身77,則廟祠相望,壇墠迤邐。盛氣臭,夸金玉,聚薪以燔,積灰如封78。天下怠矣79,然猶慊慊不足80,秦由是薙81,漢由是弱。明天子得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廟堂之上,垂衣裳而已82。其于封禪,存可也,亡可也。
【注釋】 1華山:五岳之一,西岳為華山,在今陜西省華陰縣。2二儀:指天地。 3其數五: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合稱五岳。余指華山。尸:占。 4尊:高。 5燭:照。 6居:據。乾坤:天地。 7馳:追逐。附麗:附著。 8渾渾:闊大貌。河:黃河。 9從禹以來:相傳上古時代天降大水,禹始開河道疏水入海,故云。 10這句說:黃河從北方奔騰而來。 11姑射(ye 夜):即姑射山,在今山西省臨汾縣西。九嵕(song 聳):即九嵕山,在今陜西省醴泉縣東北。荊:即荊山,在今湖北省南漳縣西。巫:即巫山,在今四川省巫山縣東西。梁:即梁山,在今四川省梁山縣東北,與萬縣接界,亦名高梁山。岷:即岷山,在今四川省松潘縣北。 12賓:懷德而服。指姑射等眾山甘心臣服于華山。 13儀:比,匹。 14齊:等列,并列。15舉:加。仞:古代以八尺或七尺為一仞。抑:減。 16三峰:華山中峰為蓮花峰,東峰為仙人掌,南峰為落雁峰,世稱華山三峰。差(ci疵):參差。 17虹霓:即虹。 18湄:河邊水草相交處。虹之一端有時見于水上,古人認為虹能飲水,故曰“飲于河湄。” 19特立:獨立。朋:比。 20北面而為臣:古時君南面而坐,臣北面而朝,故云。21就:接近。 22肅阿芊芊:“阿”當是“何”之誤。芊芊,草木茂盛貌。23蟠:盤曲。 24當:相當。諸侯:西周時,周天子分封的各國國君。《周禮》云:諸侯之地,封疆四百里。此云五百,系指約數。 25作:作為。 26反覆:來回,往反。 27鞭之撲之,走之馳之:意為鞭打蛟龍,使之疾走奔馳。 28甘雨:及時雨。瀾漫:形容雨水周遍充足。29噫(ai 艾)氣:風。蹶然:驚起貌。 30怒:發作。巖幽:山巖深處。 3l漸(jian 尖):流入。此指風吹向人間。 32瀏瀏:風聲。33見:同現。中天:天半。 34挲挲(sha 沙):開裂貌。掌:手掌。傳說河神以手擘開華山,以通河流,手掌之跡,留在石上。峨峨:高峻貌。35坳:低凹。洼:深陷的坑。臼:舂米的器具。 36欹(qi期):傾斜。弁(bian變):古人的帽子。呀:張口貌。 37突:凸起。距:雞附足的尖骨。 38翼:鳥翅,此指如翅狀的巖石。抱:孵卵。 39繕人:未詳。一說:繕人,該文似指畫工。 40帝:天帝。相:助。 41矚:注視。九州:古分天下為九州。此指人間。 42在宥(you又):在,自在。宥,寬。謂圣賢無為而治,任物自在寬宥,即任事物自然發展,則天下安寧清靜。群生:猶言百姓。 43太易:天地最初形成的時侯。 44俞俞:從容自得之貌。 45主人者:為人主的人。主,用為動詞。46《莊子·肱篋》:“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而不相往來,若此之時,則至治已。”賦即用此。徒:眾。蒞:臨。引伸為治理。 47是后:此后。 48辟:開導。假:給予。神:智慧。49軒轅:即黃帝,相傳為中原各族的祖先。 50蚩尤:相傳東方九黎族首領。傳說蚩尤作亂,黃帝率諸侯征伐,于涿鹿之野殺之。生物不遂:謂百姓不能順時生活。遂,順。用力:用武力征伐。 51后:風后。牧:力牧。皆黃帝大臣。 52三人:指風后、力牧、大鴻。有心:有共同一致之心。烈火:指戰火。就:乃。 53其子之子:軒轅之子昌意生帝顓頊高陽。其孫之孫:即帝堯,有圣德。咸:都。宜:得當。 54夏:即夏朝,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建立。以降:以來。 55湯:即成湯,商代第一個君主,滅夏而建商。發:周武王名發,周代第一個君主,滅殷而建立周朝。王(wang旺):用為動詞,為王。 56癸:即夏桀,夏朝最后一個君主。受:即殷紂,商凋朝最后一個君主。按:癸、受都是古代暴君,皆亡其國。 57甲:太甲,商朝第二代君主。戊:太戊。即位之后,勤治修德,使殷復興,稱為中宗。誦:周成王名。即位后,興正禮樂,天下和睦。釗:周康王名。即位后天下安寧,四十余年不用刑罰。 58有加:改變。遵其常:遵奉先王的常法。遂:就。 59余:華山自謂。怠遑:懈怠疏忽。 60臣:作者自謂。 61祖:遠。駭(hai害)、怖:驚異貌。謂使已可駭可怖,神:山神。 62起居:謂生活。宮室:謂居住。上:謂山上。63咫(zhi紙):周代八寸謂之咫。咫尺:喻面積很小。 64環堵:房屋四面的垣墻。堵:墻。長一丈,高一尺為一堵。雉: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 65蟻垤(die 疊):螞蟻洞穴外隆起的小土堆。 66醯(xi 熙)雞:酒里生的蠛蠓蟲。 67蠛蠓(mie meng 滅猛):蠓蟲。 68蜂窠:即蜂房。阿房,即阿房宮。秦始皇三十五年營造,征用勞動力七十余萬人,僅前殿就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庭院可容上萬人。遺址在今陜西省西安市三橋鎮南。 69俄而:不久,旋即。建章:即建章宮。漢武帝太初元年建造,亦為規模宏大的宮殿。故址在今陜西省長安縣西。 70奕奕:光芒閃動貌。焚咸陽:《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引兵西屠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 71累累:多貌。繭栗:蠶繭和栗子,言帝王陵墓,遠觀小如繭栗。祖龍:即秦始皇。祖龍藏矣:指為秦始皇營建陵墓事。《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在驪山建墓,“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 72循:依隨。上:帝王。 73封禪:古時帝王祭天地的典禮。在泰山上筑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曰封;在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曰禪。自秦漢以后,歷代封建帝王都把封禪作為國家大典。 74據《史記·封禪書》云:漢武帝與公卿諸生議封禪事,因年代久遠,禮儀失傳,大家所說皆不相同。75若:你。 76不敢多物:不敢用很多祭品。 77若:象。秦政:即秦始皇贏政。漢徹:即漢武帝劉徹。 78廟祠:供奉神的廟宇。壇墠(chan 善):古代祭祀的場所。壇,封土曰壇,即古代祭祀用的土筑的高臺。墠,除地。即古代祭祀用的平地。氣臭:氣味,指燔柴使氣味上達于天。燔:燒。 79怠:疲憊不堪。 80慊慊(qian 千):嫌恨貌。 81薙(ti替):除草,引伸為芟除、夷滅之意。 82廟堂:朝廷。垂衣裳:無為而治。
【今譯】 山岳最初形成之時,天地之氣凝結,其間小的聚積為丘,大的為山,山之大者為岳,岳有五座,我占其中之一。
岳之高,照日月,踞天地,眾山馳逐,依附著它的山腳。滾滾黃河,從大禹時起,就從北方奔騰而來。姑射山,九嵕山,荊山,巫山,梁山,岷山,雖說道路遙遠,也都甘心臣服。
岳的形狀,無物與之相匹,上面無物與之并列,旁邊無物與之相依。加千仞不為高,減千仞不為低。大雨剛止,三峰參差,虹霓從中現出,一端見于河湄。獨立無比,好象賢人守著位置,北面而為臣。遠望如云,接近了如天,仰視看不見山頂,莊嚴肅穆,草木芊芊,盤曲地伏著,有五百里方圓,相當于諸侯封田。
岳的作為,鬼神來回往反,蛟龍不敢潛伏。如大旱之年,鞭打蛟龍,使之疾走奔馳,及時雨滿足周遍,百川東流,千里而散。山風忽起,呼嘯于幽巖,其聲瀏瀏,吹向人間。
岳的特異巧妙,難以形容描畫,半空現出奇景,有的張開象手掌,有的高峻象蓮花。站立的象人,匍匐的象獸;低凹的似池,深陷的似臼;傾斜的象帽子,開張的似口;凸起的似雞距,鳥翅狀的似在垂翼孵卵。有的華美,有的樸質;有的似乎在動,有的似乎止息;有的似乎在鳴,有的似乎靜默。上上下下,千姿百態,說是象這樣又不是這樣,說是不象這樣又象這樣。這乃是畫工的事,我哪能評論得完。
今作天帝的耳目,以助他耳聰目明。向下注視人間,任隨百姓自在安寧。起初,天地剛剛形成,人民從容自得,從容成開始,有了君主來統治人民,到神農為止,中間還有數十個君主,他們都有名有姓,那時民眾的事情就是吃飯,沒有仁義這個詞,在那個時代啊,又何須治理。以后那些敬天臨民的君主,必然開導人心,給人智慧,使人長壽,降以仁德。所以軒轅有大德,蚩尤作惡,百姓不能順時生活,軒轅用武力把蚩尤消滅。國家大事不能一人獨治,天降風后、力牧等大臣為佐,三位大臣共同一心,就撲滅了戰火。軒轅兒子的兒子顓頊,他孫子的孫子帝堯,都賢明仁德。雖然不及軒轅,但萬物還是各得其所。從夏朝以來,湯、發皆以仁德為天下之王,癸、受皆因殘暴而國亡,殷太甲、太戊,周成王、康王,不敢有所改變,只是遵奉先王的常法,享國就長。天道顯明,有人看不到天道的高明,卻認為是不可知的一片茫茫。我受上帝之命,有億萬年歲了,卻不敢有懈怠疏遑。
我贊之曰:象這樣古老久遠,精深廣博,豐富眾多,使人驚異的上古史事,我已經大略地知道了。而山神的話,我又已經聽到了。然而您生活在山上,居住在山上,已這么長久了,那么所見到的怎么樣呢?
答曰:看見咫尺之地,實則有千畝之大;看見一丈方圓的垣墻,實是千雉大城;看見杯水,實則是百里池水;見到如蟻穴邊的小土堆,實則是九層高臺。蠛蠓蟲來來往往,是西周東周;蠓蟲紛紛亂飛,秦帝國很快滅亡;蜂窠相聯,是秦在蓋阿房宮了;旋即又這樣,是漢營造建章宮了;小小的火星在閃亮,是在焚燒咸陽了;重重疊疊如蠶繭栗子,是秦始皇的墓葬。此后千年,朝代更迭,國家興亡,人民悲傷勞苦,好壞都決定于帝王。
我又問曰:古有封禪,現在的讀書人,有的說其禮儀仍然保存,有的說已經失傳,議論紛紜難斷,山神您有什么看法呢?
答曰:你知道嗎?聽說圣人撫育天下,哀憫天下,既已取得天下的信任,就通過山岳而質正于天,不敢用很多祭品。象秦皇贏政、漢武劉徹卻傾盡天下之力大舉祭祀封禪,圖求自己福長壽延,廟宇處處,祭壇相連,盛辦氣臭,夸示金玉,聚柴而燒,積灰成山。天下人民疲憊不堪,卻仍欲壑難填。秦朝因此而夷滅,漢朝因此而衰殘。圣明的天子得到賢人在位,能人在職,在朝廷之上,無為而治就行了。至于封禪的事,有也可以,無也可以。
【總案】 文章從山岳的形成寫起,極力鋪寫華山的雄偉氣勢和千姿百態,然后從華山所見歷史的敘述中闡明“暴以亡天下,德以王天下”的道理。篇末以秦、漢封禪祭神幾至亡國為鑒,點明治國之本在于選賢任能,勵精圖治,事在人為而不在祈神封禪,表現了作者進步的思想觀點。
本文通篇氣勢宏大,沈博絕麗。對時空的描寫既宏觀概括又不乏微觀細琢,語言精煉,比喻生動,用意深切,結尾處猶存漢賦曲終奏雅的遺意。
唐人孫樵在《與王霖秀才書》中評《華山賦》等文云:“拔地倚天,句句欲話,讀之如赤手捕長蛇,不施控騎生馬,急不得暇,莫可捉搦。又似遠人入太興城,茫然自失,詎比十家縣,足未至東郭,日已極西郭矣。”此賦對其后杜牧的《阿房宮賦》深有影響。
上一篇:魏征《十漸不克終疏》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韓愈《原毀》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