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耒《霅溪道至四安鎮(zhèn)》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苕霅清秋水底天,夜帆燈火客高眠。
江東可但鱸魚美?一看溪山直萬錢。②
【注釋】 ①霅(zha札)溪:水名,又名霅川。在浙江吳興縣境。凡四水合為一溪,《太平寰宇記》卷九四記載:“自浮玉山曰茹溪,自銅峴山曰前溪,自天目山曰馀不溪,自德清縣北流至州南興國寺曰霅溪,凡四水合為霅溪,東北流四十里入太湖。” ②“江東”句,用張翰事。《世說新語·識鑒》:“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fēng)起,因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可但:豈是只有。霅直:同值。
【譯文】 秋高氣爽,霅溪清流倒映著藍(lán)天;燈光閃閃,夜間航船上客人熟眠。江東豈是只有鱸魚味美?觀賞溪山風(fēng)光就價值萬錢。
【總案】 哲宗紹圣元年(1094),新黨執(zhí)政,蘇門學(xué)士皆遭貶謫。張耒于是年五月以直龍圖閣出知潤州。是年秋八月,再貶宣州。本詩即過吳興道中所作。中國文人大都具有儒道互補的思想觀念,在仕途順利時,他們施展兼濟天下的雄才大略;在政治失意時,他們轉(zhuǎn)而傾心自然山林,從而保持心理平衡,以曠達(dá)超然的態(tài)度應(yīng)物處世,決不悲觀頹廢。張耒此詩就是一個明證,他在貶謫途中坦然“高眠”,就像張翰為追求“適意”而棄官返家一般,為沿途優(yōu)美的“溪山”風(fēng)光所陶醉,充分表現(xiàn)出他不以“名爵”系心的坦蕩胸懷。
上一篇:陳與義《雨晴》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樓鑰《題《孟東野聽琴圖》因次其韻》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