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杜牧》鑒賞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市)人,出身高門望族。祖父杜佑曾為德宗、順宗、憲宗三朝宰相。他十歲時,祖父去世,父親又官微早逝,家道中落。文宗(李昂)大和二年(828)二十六歲時舉進士,辟為弘文館校書郎。后歷任監察御史、膳部、比部、史部及司勛員外郎,以及地方官黃州、池州、睦州和湖州刺史。官終中書舍人。世稱“杜樊川”。
杜牧所處時代正是晚唐多事之秋,他關心民生疾苦,喜好談兵論政,注意研究經邦濟世學問。他擅長詩賦與古文,以詩成就最高,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以與李白、杜甫相區別。他詩歌造詣杰出,各體都不乏佳作,特尤于七絕。人們將其詩同當時詩人作比,譽其“神韻獨高”。對詩文創作有自己的主張,在他的《獻詩啟》中說:“苦習為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今不古,處于中間”。他反對晦澀,反對香艷,反對庸俗。這從他現有四百多首存詩來看,他的大量政治詩、詠史詩和一些抒情短詩基本上得到了體現。只有一些以華麗詞藻和頹放生活為內容的詩篇,似乎與自己詩論主張不甚契合。
杜牧對前賢李、杜、韓、柳等都甚為推崇,但他并不因襲,而是特立獨行,創出自己獨有風格。不僅詩歌如此,對于文章創作,也有自己的面貌,終于成為唐代文壇上一位著名散文、駢文作家。
他傳世的《樊川文集》二十卷,是他外甥裴延翰用作者的焚余之稿,加上裴自己為其保存的作品編成的,詩文合為四百五十篇。宋人又編次《樊川外集》和《別集》行世,由于鑒別不精,雜入一些別人作品,前人多已指出。
上一篇:《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李白》鑒賞
下一篇:《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杜甫》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