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杜甫》鑒賞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寄居鞏縣(今河南鞏縣)。他出身于“奉儒守官”家庭,十三世祖杜預西晉著名儒將,曾祖杜依藝任鞏縣令,祖父杜審言為初唐著名詩人,父親杜閑奉天縣令。杜甫從小接受儒家教育,具有“讀書破萬卷”和學習詩藝的有利條件。他“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壯游》)。但他曾應進士舉,不第。
他的一生,約經歷了四個時期:①讀書與漫游時期(35歲前)。杜甫十四、五歲在文壇初露頭角,二十歲開始漫游吳越和齊趙,過著“裘馬輕狂”的浪漫生活。此時與李白于洛陽相遇,結成至交。②客居長安時期(約十年,即36—44歲)。此時杜甫應試不第,又值家父去世,頓陷貧病交困窘地。期間曾得小官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生活艱難。但若干光輝詩篇卻出在這個時期。③安史變亂時期(即44 -48歲)。此時杜甫曾為叛軍所俘,后冒險出逃投奔肅宗,任左拾遺,因直諫而改任華州司功參軍。后棄官入蜀。此時杜甫創作進入豐收季節。④晚年流浪時期(48-59歲)。詩人晚年飄泊西南,生活饑寒交迫。曾依托友人劍南節度使嚴武,任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攜家出蜀,病死在江湘途中。后世稱為“杜工部”。
杜甫所處的時代,正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劇轉變時期。他在世五十九年,既閱歷了“開元盛世”,又經受了“安史之亂”,親身目睹其動亂由興而滅的全部過程(歷八年)。他的一生,長期生活在人民之中,了解社會底層狀況,使他有可能描繪出整個苦難時代的生活圖景,創作出深刻而逼真的詩歌,并最后登上現實主義高峰。杜甫現存詩歌1445首,其內容思想性特強,具體表現:①廣泛而深刻地揭露、批判了當政者的專橫暴虐、驕奢淫逸。其中許多是政治詩,是詩人對時政議論的實錄。②盡情抒發了愛國愛民、憂國憂民的高尚感情,始終站在人民一邊。他是我國詩壇上第一個真正把人民疾苦放在詩歌重要地位來反映的偉大詩人,對人民感情最深沉、最真摯。③杜詩最忠實地再現了歷史。特別是對“安史之亂”前后的現實,詩人以詩語作了逼真的反映。杜詩簡直是一面時代的鏡子,世稱杜詩是“詩史”,其人為“詩圣”。
杜詩的藝術成就同思想成就一樣卓絕,主要貢獻有:①高超的現實主義表現手法,“真意寓于不言之中”,把主觀感受融入客觀敘述。杜詩已達到我國古典敘事詩的最高水平。②以沉吟悲慨為主,又博取眾家風采,形成了自己的沉郁頓挫的獨特詩風。既有時代特色,又有大師風范,藝術境界雄渾壯闊。③兼備各體,尤工律詩。杜集中各種詩歌體裁都可見到,生活中任何事情都用詩來表達,特別是他的樂府詩,“即事名篇,無復依傍”。我國律詩,到了杜甫手中已臻完全成熟,貢獻特大。④善于錘煉語言,鑄造詩句?!盀槿诵云У⒓丫洌Z不驚人死不休”。杜甫這樣說,也這樣做。因此,他的詩歌用字準確,又有力,常常點化成語、古話和俚語,辟出新意。中唐詩人元稹對此給予極高評價:“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的確,杜甫不愧為我國古代的語言大師,其對后世的影響十分深遠。
杜甫有《杜少陵集》二十五卷,后人注本極多,比較通行的有清人錢謙益《錢注杜詩》、仇兆鰲《杜少陵集詳注》和楊倫的《杜詩鏡銓》等。
上一篇:《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杜牧》鑒賞
下一篇:《隋唐五代宋清詩詞·隋唐詩歌·杜甫·杜甫《登岳陽樓》(五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