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灑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歲次己亥),辛棄疾由湖北轉運副使調任湖南轉運副使,同事王正之(名正己,此時接替辛的職務,故曰同官)在小山亭置酒設宴為他餞行,席間辛棄疾寫下了這首詞。
詞的上片,橫空落筆,下語突兀,以難以遏阻之勢寫出一番戀春惜春、留春怨春的復雜感慨,似黃河、長江,既一氣貫注,又不乏曲折,緩急有致,盤旋回蕩于字里行間。“更能消”四句,是戀春、惜春。幾番風雨的摧殘,春天來不及展示她的全部芬芳與嫵媚,就匆促地踏上了歸程。面對無數的落花;眼看著在風雨中漸行漸遠的春的背影,詞人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一顆戀春之心:春天,再也經受不住幾番風吹雨打!一個“更”字,力敵千鈞,說盡詞人心中的憂慮,暗示一種岌岌可危的處境。詞人當然渴望春天早回大地,永駐人間,但又怕花開得早,凋謝得也早,心情是矛盾的。詞人本是先見“落紅”,繼而意識到春歸,產生惜春之心,這里倒過來說,正可見出他戀春惜春的心切。因為“惜春”,所以以“天涯芳草無歸路”的想象為托詞,勸春暫且停住。“見說道”是“聽說”的意思,可見不是寫實,只是虛擬。“天涯”一句,蓋從白居易詩句“遠芳侵古道”和李煜詞句“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化出。但是,詞人留春的良苦用心終沒有得到應有的理解,應有的回報。春天的影子漸漸遠了,模糊了。算來算去,唯有畫檐蛛網,整天殷勤地招惹飛揚滿天的花絮,留得一絲半點春天的痕跡。因為全是以景寓情,詞意含蓄蘊藉,隱而不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是難免的。就我們的體味:“春”在這里似指風雨飄搖中的半壁河山或說南宋政權,是一位主張抗金雪恥,恢復中原而又屢遭排擠、無用武之地的愛國忠臣對政局國勢的憂慮、不滿,言外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無可奈何而又不肯罷休的難言隱衷。詞人全出之以“落紅”“飛絮”,微婉曲折。在怨憤之中別具一番纏綿情意。
詞的下片,上接“怨春”,是詞人幽思更為直接的表露,筆鋒直指誤國君臣,氣更盛,語更怨。“長門事”幾句,是用漢朝舊事,《離騷》句意。據司馬相如《長門賦序》說,“孝武皇帝(即漢武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愁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幸。”《離騷》有云:“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皇帝期而不信,群小讒諂不已(同年寫的《論盜賊劊子》云:“生平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恐言未脫口而禍不旋踵。”)在這種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就是有相如之文才,也是枉然!“脈脈此情”即上片的惜春戀春、留春怨春的深情厚意,也就是他的一顆愛國赤心。辛棄疾南歸以后,積極主戰,先后寫了《美芹十論》、《九議》等指陳時弊的政論文,一心“要補天西北”。但一晃十多年過去了,國勢日益衰微,自己也總遭到猜忌、排擠,得不到支持,得不到重用。因為無處傾訴,只好托之于春景,寄之于詞章,有才無處施,有情無處訴,一肚子的郁悶,激起了詞人無比的憤慨:“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這兩句,在語氣上,反接詞的開頭,一感傷低沉,一憤激高亢;“脈脈此情”,,幾經頓挫,終于達到了高潮。“玉環”,是受唐玄宗寵幸的楊貴妃的小名。白居易《長恨歌》曾有過這樣的描寫,“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飄處處聞。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飛燕”,是漢成帝寵幸的趙皇后,體輕如飛燕,善歌舞。這兩人都以媚姿惑主、妙舞迷君,得寵一時,權傾內外,但都不得善終:玉環賜死于“安史之亂”中,飛燕自殺于廢為庶人之后。詞人用這則故事,顯然是警告期而不信、妒賢嫉能的人不會有好結果!結尾幾句,高亢之音又轉為愁苦之詞。詞人憑欄遠眺,斜陽正殘照在煙柳之上。這凄迷斷腸的黃昏殘景與“落紅無數”的暮春殘景又疊合在一起,使整首詞彌漫著一種寒冷刺骨、寂寞逼人的氛圍,這是詞人敏銳的預感,是含藏在詞人心中揮之不去、不招自來的永久的象征。詞人很怕看見這種殘景,而所見又莫不是這種殘景。有情無處訴,有才無處施,望著風雨飄搖中、夕陽殘照下的河山卻只能“閑愁”,最大的痛苦莫甚于此!以景結情,意以象盡,正合于“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詩之極至。
這首詞通篇出以比興,寫得含蓄婉麗,纏綿曲折,冶婉約、豪放兩種風格于一爐,于芬芳悱惻之中露磊落不平之氣,在深沉婉轉之外寄激昂慷慨之情,是辛詞豪壯而蒼涼、雄奇而沉郁風格的代表作。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四說“詞意殊怨”,孝宗“見此詞頗不悅”;梁啟超說它“回腸蕩氣,至于此極,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足見這首詞達到了內容與形式水乳交融的境界。
上一篇:毛滂《惜分飛·富陽僧舍代作別語》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新婚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