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劉細君·悲愁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①
穹廬為室兮氈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②
居常土思兮心內(nèi)傷,愿為黃鵠兮歸故鄉(xiāng)。③
【注釋】 ①家:指劉姓漢朝政權(quán)。②穹廬:氈帳。食:飯。酪:用牛、羊、馬之乳制成的飲料。③土思:思念鄉(xiāng)土。
【譯文】 離別生我養(yǎng)我的故國,漢廷嫁我來到烏孫。這是天盡頭的又一個世界,偏僻遙遠而又陌生。毛氈圍成圓圓的帳房,食肉飲乳,以膻味為香。無時不思念我的故園啊,心情憂郁而悲傷。唯愿化為那高空的黃鵠,振翅飛回我親愛的家鄉(xiāng)。
【集評】 清·陳祚明:“‘穹廬’二句,自公主視之,天壤之間乃有此異事,烏能不悲?”(《采菽堂古詩選》卷三)
清·費錫璜:“漢人詩未有無所為而作者,如《垓下歌》、《舂歌》、《幽歌》、《悲愁歌》、《白頭吟》,皆到發(fā)憤處為詩,所以成絕調(diào);亦不論其詞之工拙,而自足感人。”(《漢詩總說》)
【總案】 陳祚明評此詩而點出“穹廬”二句,可謂慧眼;但僅釋之為“異事”,恐未得詩人之心。烏孫是一落后的部族。對于生長在皇家、自幼受到良好文化教養(yǎng)的劉細君來說,遠嫁烏孫,不僅要克服生活習(xí)慣的不同,更要勇敢地忍受文化習(xí)俗上的巨大差異。史載,細君至烏孫,昆莫以為夫人,復(fù)使其孫岑陬妻之。細君不從,上書漢帝,漢令從其國俗。這是一例。漢末流落至匈奴的蔡文姬在其著名的《悲憤詩》中有言:“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委婉含蓄地道出文化習(xí)俗的差異在女性心靈上留下的創(chuàng)痛。這是一種難堪而又難言的痛苦,劉細君自也不可言表,故只借強調(diào)飲食,居住等生活方式的具體差別,來表達文化禮俗的不同所加予她的全部痛苦。遠離親人和故鄉(xiāng),難免滋生思念之情;陌生而艱難的生活環(huán)境更使她的思鄉(xiāng)之情與日俱增,難以克制。此詩關(guān)鍵正在“穹廬”二句,既上扣“天一方”之“異國”,又下啟“土思”之故鄉(xiāng)情。
自漢以來,和親政策確在漢族與他民族的交往與交流中起過積極作用,但卻是以這些無辜少女的犧牲為代價的。讀劉細君此詩,便可真切地體會到她們心中那深深的悲愁。
上一篇:漢詩《崔骃·安封侯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蔡琰·悲憤詩(五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