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國風邶風·新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新臺有泚,河水彌彌。①燕婉之求,籧篨不鮮。②
新臺有灑,河水浼浼。③燕婉之求,籧篨不殄。④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⑤燕婉之求,得此戚施。⑥
【注釋】 ①泚(ci 此):色彩鮮明的樣子。彌(mi 米)彌:大水深滿的樣子。②燕婉:貌美年少。籧(qu 渠) 篨(chu 除):用竹子或葦子編成的粗席。古人用以為糧倉的囷圍,形狀粗蠢,此處借指人身材臃腫。③灑(cui 璀):高峻的樣子。浼(mei 每) 浼:同彌彌,河水漲滿的樣子。④殄(tian 忝):當作“腆”,即善、美之意。⑤離:遭遇。
⑥戚施:癩蛤蟆。
【譯文】 水上新臺燦爛光明,河中大水滿滿平平。只想嫁個美貌少年,豈料遇你這粗蠢漢。水上新臺峻峻高高,河中大水茫茫蕩蕩。只想嫁個美貌少年,豈料遇這少福相人。張開魚網本要捕魚,誰料鴻雁落在網中。只想嫁個美貌少年,偏偏找個丑貌老公。
【集評】 《毛詩序》:“《新臺》,刺衛宣公也。納伋之妻,作新臺于河上而要之,國人惡之而作是詩也。”(《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
漢·鄭玄:“伋,宣公之世子。”(《毛詩正義》卷八)
宋·王質:“新臺當是地名。尋詩當是此地之人娶妻不如始言,故下有不悅之辭,本求燕婉乃得惡疾者,為可恨也。夫不悅其妻則以惡疾詆之,此夫必淫泆,婦必高潔。《春秋傳》所載宣公之事雖有,而恐非此詩。”(《詩總聞》卷五)
宋·朱熹:“言齊女本求與伋為燕婉之好,而反得宣公丑惡之人也。”(《詩集傳》卷二)
清·牟庭:“宮怨也。賢婦人不見答于夫君,而作詩也。此詩言新起樓臺,鮮潔崇高,泚然有光,喻己之志節清高,皭然出塵垢之外也。而黃河之水,窊下混濁,彌彌深滿。喻夫君所好卑下,污穢不潔清也。一清一濁,一高一卑,所以志不相得,而不見答也。”(《詩切》)
近·聞一多:“新郎變蟾故事流傳歐亞。”(《風詩類鈔》,見《聞一多全集》,三聯書店,1982年版)
【總案】 《毛詩序》所言,與史實相契合,故可視為詩人借女子之口,又用借喻的手法,表達了人民群眾對衛宣公之丑態的道義上的諷刺。由表面觀之,詩意的確“只是寫一個女子想嫁一個美男子,而卻配了一個丑丈夫”之后發出的哀怨,但深入思之,這背景上的所指便帶上了對“丑丈夫”的厭惡色彩,而絲毫沒有對女主人公的責備傾向。這首詩在處理題材時,巧妙地假借了一個“美女哀怨”的形式,將真意藏而不顯,在抒寫女主人公的哀怨時,又使用比興手法將這種情緒委婉地加以表達,并明顯借喻了“戚施”這個距離本義更遠的喻體。這種層層含蓄而又不失喻意明確性的處理技巧,使本詩成為“哀而不傷”的典范之作。
上一篇:漢詩《李陵錄別詩二十一首(選十一首)·攜手上河梁》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漢詩《古詩三首·新樹蘭蕙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