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首詞雖然用了許多篇幅去寫赤壁的景色和周瑜的氣概,但主旨并不在于追述赤壁之戰的歷史,而是借古人古事抒發自己的感情。正如《蓼園詞選》所說:“題是懷古,意是謂自己消磨壯心殆盡也?!}是赤壁,心實為己而發。周郎是賓,自己是主,借賓定主,寓主于賓,是主是賓,離奇變幻,細思方得其主意處?!?/p>
詞從赤壁之下的長江寫起:“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边@幾句怎么講?難道江浪真的象淘沙一樣,淘洗著風流人物,而且把他們都淘凈洗盡嗎?我們當然不能照字面呆板地理解。這東去的大江和滾滾的江浪,既是眼前的景色,又是一種暗喻,喻指時光的流逝。逝者如斯,不舍晝夜,孔子早已有這樣的感慨。蘇軾登赤壁臨長江,自然會由滾滾東去的江水想到不斷流逝的時光。無情的逝水流光,淹沒了古代多少顯赫一時的風流人物。在歷史的長河里,他們漸漸銷聲匿跡,不復有當年的光彩,真正能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又有幾個呢?但是這樣的人還是有的,周瑜就是一個,這幾句為下文贊美周瑜作了準備。詞一開始就不同凡響:一派江水,千古風流,無窮感慨,和那種模山范水的詩句迥然不同。讓人感到詞人是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看得遠,想得深。“浪淘盡”,據《容齋隨筆》所記黃山谷書寫的《念奴嬌》墨跡,作“浪聲沉”。文字雖不同,意思卻是一樣的。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幾句由大江引出赤壁,由千古風流人物引出周郎。據考證,赤壁之戰的戰場在今湖北蒲圻縣西北三十六公里,長江南岸。蘇軾寫這首詞時正謫居黃州,他所游的赤壁在今湖北黃岡縣城西門外,原名赤鼻,亦稱赤鼻磯,斷崖臨江,截然如壁,色呈赭赤,形如懸鼻。詞人用了“人道是”三字,可見他知道這并不是赤壁之戰的那個赤壁,但當地既然傳說是周郎赤壁,寫詞的時候也就不妨把它當成真的赤壁,用以寄托自己的懷古之情?!叭说朗恰比旨扔写嬉傻囊馕叮钟写_信的意味,前人說值得反復體會,確實如此。但我看“周郎赤壁”四字更耐人尋味?!爸芾伞敝钢荑?,字公瑾,二十四歲就當了建威中郎將,“吳中皆呼為周郎”。這是一個帶有親切意味的美稱。赤壁就是赤壁,原不屬哪一個人所有,而在詞里卻讓它歸了周郎,稱之曰“周郎赤壁”。赤壁因周郎而著稱,周郎亦借赤壁而揚名,一場確立了三分局面的大戰,把周郎與赤壁密不可分地聯在一起。有的版本作“孫吳赤壁”,便顯得呆板。因為“孫吳赤壁”不過是說出了赤壁的地理位置而已,遠不如“周郎赤壁”之活脫、含蓄。
接下來描寫赤壁景色:“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鼻耙痪浒岩暰€引向天空,后兩句把視線引向腳下,這三句簡直是一幅具有立體感的圖畫?!敖饺绠?,一時多少豪杰。”一句承上概括風景,一句啟下引出周瑜,這兩句很有力地收束了上闋。詞的開頭說“千古風流人物”,著眼于廣闊的歷史背景。這里說“一時多少豪杰”,縮小范圍單就赤壁而言,在這個舞臺上有多少豪杰共同演出了雄壯的戲劇,而周瑜就是其中的一個主角。
下闋著重寫赤壁之戰中作為主帥的周瑜?!斑b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薄爱斈辍笔钦斈甑囊馑?,這里是指周瑜指揮赤壁之戰的時候正青春年少、意氣風發。緊跟著又補充一句,說那時他剛剛結婚,娶了一個絕代的美人。但據《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記載:周瑜納小喬是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歲。而赤壁之戰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歲,這時距納小喬已有十年之久。那么詞里說“小喬初嫁了”,不是違背了歷史的真實嗎?我想,藝術的真實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的真實,尤其是這類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抒情詩,原來就不以再現細節真實為目標,我們當然也就不必處處以生活的細節去衡量它。蘇軾寫詞的時候,興之所至揮筆立就,不一定去考證周瑜和小喬結婚的時間,讀者當然也就不必過于拘泥,周瑜結婚早幾年晚幾年在詞里關系并不大。其實這幾句的意味全在“小喬初嫁了”的穿插,本來寫的是赤壁之戰這樣的大事,周瑜作為戰爭一方的主帥,有許多事可寫。詞人偏偏要花費筆墨去渲染他的婚姻,說有一個國色天香的美人剛剛嫁給了他。這一句看似閑筆,其實不閑。詞人有意用小喬這位美人去襯托周瑜這位英雄,使下面那句“雄姿英發”成為有血有肉的豐富飽滿的藝術形象。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羽扇”是用鳥羽所制的扇,漢末盛行于江東?!熬]巾”是用青絲帶編的頭巾,漢末名士多服此?!坝鹕染]巾”并不是諸葛亮專用的,這時當然也就不一定要講成是指諸葛亮。從“遙想公瑾當年”到“檣櫓灰飛煙滅”,一氣呵成,只寫了一個人,就是周瑜,寫他風雅閑散,談笑自若,運籌于帷幄之中,很容易地就挫敗了敵人?!皺{櫓灰飛煙滅”是指曹軍的戰船被焚毀?!皺{櫓”一作“強虜”,即強敵。我覺得“檣櫓”更形象,也更能扣緊赤壁之戰的特點,遠比“強虜”為好。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边@幾句的主語是誰?誰在“神游”?誰在“笑我”?這是個疑點。不少注本說主語是蘇軾,大概是考慮到詞的題目叫《赤壁懷古》,懷古的既然是蘇軾,遂以為神游故國的人也是蘇軾?!吧裼巍钡闹髡Z既是蘇軾,“笑我”的主語當然也是蘇軾,“多情應笑我”便被解釋為蘇軾自己應笑自己多情。還有進而把“多情”講成“自作多情”或“多情善感”的。這樣講雖然不能說不通,但畢竟顯得勉強。我以為這幾句的主語仍然是上文所寫的周瑜。“神游”的意思是身未往游,而精神魂魄往游。蘇軾既已身在赤壁,怎么能說是“神游”呢?如果硬要說是神游三國當時的赤壁,那也未免太迂曲了。還有“故國”,它的意思是古國、祖國或故鄉。赤壁是誰的故國呢?當然講成是周瑜的故國才順暢。赤壁是周瑜當年建立功勛的地方,又是東吳的故土。詞人想象,周瑜身已殞亡而心戀故地,神游故國,和自己相遇,將會笑我事業未就華發早生。周瑜那么年輕就完成了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顯示了非凡的才能。自己雖然也有抱負和才能,卻未能施展。歲月蹉跎,華發早生,如今又被貶謫到黃州,在英雄們叱咤風云的古戰場上空自憑吊,多情的周瑜真該笑我了!這個“笑”字意味豐富,這是善意的笑,同情的笑;不是嘲弄,也不是揶揄。首先是蘇軾自己覺得自己的處境可笑,進而想象周瑜也會笑自己。這“笑”里飽含著詞人對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也帶有一種自我解嘲的意味。蘇軾是把周輸當成知己的朋友看待的,他對周瑜的贊美使人感到是對朋友的親切的贊美,而周瑜笑他也是一種朋友之間的親切的體貼的笑。這就是“多情”二字的含義。
詞的開頭寫“千古風流人物”,上闋末尾縮小到“一時多少豪杰”,下闋又專寫周瑜這一位英雄,層次脈絡十分清楚,都屬于懷古的范圍。出人意料的是,在寫周瑜的時候突然把筆鋒一轉,引出詞人自己,也就是那個早生華發的“我”。于是,千古風流,一時豪杰,以及小喬初嫁的周瑜一下子都退居于陪襯的地位,而“我”則被突出了。贊美周瑜的“雄姿英發”,原來是為了對比自己的“早生華發”。大開大闔,大起大伏,顯示了蘇軾雄奇的氣魄和筆力。
詞的末尾是兩句無可奈何的排遣之辭:“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边@兩句又回到了開頭的意思,并加深了開頭的意思?!叭碎g如夢”一作“人生如夢”,意思相近,都是感嘆人生短促、虛幻。和江水、江月相比,和永恒的大自然相比,尤其會有這種感喟。正如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所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倍嗌亠L流人物尚且經不住流光的淘洗,何況自己呢?人生本來就很短促,自己又虛度了年華,等待著自己的將會是什么?蘇軾之所以發出“人間如夢”的感慨,恰恰是因為他想抓緊時間把握現實有所作為以期不朽,但客觀的條件不允許他這樣。一個才情奔放而壯志消磨殆盡的人發出這樣的感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耙蛔疬€酹江月”,是向江月灑酒表示祭奠。其中既有哀悼千古風流人物的意思,也有引江月為知己,向江月尋求安慰的意思。蘇軾在《水調歌頭》里說想要乘風飛向明月。在《前赤壁賦》里說:“惟江上之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笨梢院汀耙蛔疬€酹江月”互相參看。
登山臨水,探幽訪勝,客觀的景物,觸動詩人的情懷,往往能釀成醇美的詩篇。如果詩人足之所至是一處古跡,則能在優游山水之際,發思古之幽情,撫今追昔,縱論千古,寫出容量更大、感慨更深的作品,這就是懷古詩。懷古,是從唐代才興盛起來的一種新的詩歌題材。唐代以前多的是詠史詩,《文選》中就只有詠史而沒有懷古。詠史詩大多是讀史書有感而發,運用史家的筆法,將敘事、議論和寄托三者融為一體。懷古詩則是作者親臨古跡,引起對古人古事的懷念而發為吟詠,偏重于山川景物的描寫、環境氣氛的烘托,和撫今追昔的感嘆。在懷古詩里景物與感情相融合,歷史感與現實感相融合,更能施展詩人的藝術才能。在晚唐五代,一種新的詩歌體裁即詞興盛起來,詞人們向樽前花間、小樓深院尋找靈感,那種深邃闊大的懷古之情裝不進詞的形式之中。到北宋后期,蘇軾以其不羈之才情步入詞壇,打破傳統,以詩為詞,把詩的題材和感情引入詞中,才寫出了《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樣的不朽之作。此詞一出在當時的詞壇上會引起怎樣的震動是不難想象的。宋俞文豹《吹劍續錄》說:“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珵橹^倒?!边@段故事常被人用來論說蘇柳詞風的不同。但是除此以外,不也說明了世俗對東坡懷古詞的陌生與驚訝嗎?
上一篇:劉禹錫《憶江南》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