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燮
粵中有蛇,好與人比較長短,勝則嚙人,不勝則自死,然必面令人見,不暗比也。山行見者,以傘具上沖,蛇不勝而死。
好向人間較短長, 截岡要路出林塘;
縱然身死猶遺直, 不是偷從背后量。
這首詩可能是作者于乾隆七年任范縣縣令后所作。剛到范縣,鄭燮以為可以實現(xiàn)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理想了,心情是愉快的。他關(guān)心百姓,寫了著名的題畫竹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可是那時舉國上下無官不貪,許多縣令跟地方富豪互相勾結(jié),貪贓枉法,魚肉鄉(xiāng)民。鄭燮既不把土豪劣紳奸商市儈放在眼中,就必然引起他們的不滿。他清廉剛正,觸犯了某些地頭蛇的利益,遭到忌恨,矛盾很快從小到大,成為正面沖突。在任上,幾次碰到災(zāi)荒,他心急如焚,一面向朝廷呈報災(zāi)情請求賑濟,一面查封大戶富商屯積的糧倉,責令平糶,又以工代賑,組織饑民修筑城池,還捐出自己的官俸,幫助百姓度過災(zāi)荒。這一切德政打碎了富豪們趁火打劫的發(fā)財機會。于是,貪官與奸商勾結(jié),謠言四起,暗箭不斷地飛來。有一次省里來了一位要員,板橋去迎接時,因為穿著草鞋沒有來得及換,那人便借題發(fā)揮,說他不守官箴有意犯上。這樣上下夾攻,使他心冷如冰,看透了官場腐敗與宵小可惡。
這首詩就是諷刺貪官污吏和惡霸奸商造謠行為的。詩人構(gòu)思奇特,一般人都憎恨蛇,他卻說這伙壞人連蛇都不如,其狠毒陰險無物可比,相反相成,取得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
詩人說,廣東有一種蛇,它雖然咬人,卻是光明磊落的。它跟碰到的人比高低,高了就咬人,低了就自殺。不管勝負生死,有一條原則它堅守:“面令人見。不暗比也。”不暗地較量,不暗箭傷人,不搞陰謀詭計。就這一點而言,“比蛇”是值得贊揚的。“好向人間較短長,截岡要路出林塘。”喜歡跟人比高矮。這是它的本性,無可非議。它常常從林塘中竄出來,在山岡或路邊攔截行人,“要”就是攔的意思,它要跟路人公開比試強弱高低,儼然一位英武剛勇的斗士。“縱然身死猶遺直,不是偷從背后量。”即使它比輸了,立即自戕,決不耍賴,留下了光明正直的美名。它不是從背后偷襲人,跟人較量的。言下之意。那些背后吹陰風,躲在陰暗角落施放冷箭的小人,是連蛇都不如的。詩人的悲憤心情,對腐朽政治的深惡痛絕,寄托其中了。
古來文人一般都不贊美蛇,鄭板橋卻突破傳統(tǒng),為“比蛇”大唱贊歌。這是本詩構(gòu)思上的特色,正統(tǒng)文人又要大罵其“怪”了。殊不翹藝術(shù)辯證法啟示人們,相反方能相成,相比才可相互取得強烈的效果。從留下正直名聲,從立世應(yīng)當光明正大來看,比蛇確實是值得贊美的。全詩語言通俗,形象鮮明,“縱然身死猶遺直,不是偷從背后量”。成為格言名句,受到無數(shù)讀者的贊賞。
《比蛇》詩是鄭板橋人品的寫照。
上一篇:《次韻答陳德培·林則徐》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沉醉東風·失題·關(guān)漢卿》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