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蛻《刪方策》原文|注釋|賞析
古之記惡,將以鑒②惡。而后世為昏諛淫逆徒③而將征④于古,謂古不盡善。若其涕泣以信⑤其詐,罪己⑥以固其恩,陰謀反復⑦,從書以滋其智矣。然而記惡者將以懼民⑧也,去⑨善者不足懼,昔紂讀《夏書》⑩而嘗(11)笑其亡國。嗚呼!惡既不足以鑒,則刊(12)可也,古無其跡可也。
(《劉蛻集》)
注釋 ①方策——同“方冊”,典籍。程大昌《演繁露》: “方冊云者,書之于版,亦或書之于竹簡也;通版為方,聯版為冊。” ②鑒——儆戒。③昏諛淫逆徒——昏憒諂媚邪惡叛逆之徒。④征——征引,引證。⑤信(shen)——通“伸”,施展。⑥罪己——歸罪于自己。封建社會的皇帝遇有天災人禍,為了緩和人民的反抗,往往頒布“罪己詔”表示自責。⑦反復——變亂,作亂。《東觀漢記·王丹傳》: “丹曰: ‘俱遭時反復,惟我二人為天時所遺。” ⑧懼民——使老百姓恐懼。⑨去——背離。⑩《夏書》——《尚書》紀夏后氏的書叫《夏書》,自《禹貢》至《胤征》,共四篇。(11)嘗——曾經。(12)刊——刪。
賞析 本篇就古今“記惡”的目的不同展開議論,對唐末統治者內部你爭我斗的腐敗政治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嘲諷,內蘊豐富,妙趣橫生。
心態剖析是本文議論的主要手法。全文有兩處點畫,一處是“涕泣”,旨在揭示昏諛淫逆之徒“記惡” “以信其詐”,“以固其恩,陰謀反復”的險惡用心;一處是“笑”,充分暴露出“去善者” “記惡”以售其奸的驕狂心理。昏諛淫逆之徒用種種假象掩飾其施展欺騙伎倆的實質,讓百姓更感激他們,暗地里卻籌劃著新的陰謀;他們不是從古代“方策”里吸取有益的教訓,而是用它來提高玩弄機謀的本領。一哭一笑,把這種種心態包容殆盡。
心態剖析不同于一般的心理描寫。心理描寫是一種內心獨白,而心態剖析卻是一種開放的思維動向。它總是以某種心態的外在動作為媒介,但不停留在動作本身,而是用議論去揭示其意向所指,所以有一種流動感,著一筆便可牽動全文。《刪方策》中的“涕泣”與“笑”,就是昏諛淫逆之徒“記惡者將以懼民”心態的外在表現。作者正是從這里將筆鋒深入到他們的靈魂深處,把整個議論帶動起來,蘊蓄涵藉而又透底動人。
盡管唐末統治階級內部的斗爭十分復雜而激烈,互相羅織對手罪名,動輒殺人數十百千,其心態卻都是“記惡者將以懼民”。作者把它濃縮在這種心態剖析于議論之中,不但省卻了許多筆墨,而且增強了諷刺效果,表現了極大的憤慨。劉熙載說劉蛻的文章“辭若僻而寄托未嘗不遠”,是非常確當的。
上一篇:劉半農《再寫幾句》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老舍《勵友人書》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