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
〔一枝花〕攀出墻朵朵花,折臨路枝枝柳。花攀紅蕊嫩,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憑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熬得花殘柳敗休。半生來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臥柳。
〔梁州第七〕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愿朱顏不改常依舊,花中消遣,酒內忘憂。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閑愁到我心頭!伴的是銀箏女銀臺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你道我老也暫休,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我是個錦陣花營都帥頭,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個茅草崗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幾乍向圍場上走,我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毛老野雞踏踏的陣馬兒熟。經了些窩弓冷箭鐵槍頭,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萬事休”,我怎肯虛度了春秋。
〔尾〕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憑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吟詩,會篆籀,會彈絲,會品竹,我也會唱鷓鴣,舞垂手;會打圍,會蹴踘;會圍棋,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魄歸地府,七魄喪宴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在元代初期,由于元蒙統治者歧視文人,取消科舉,士子失去進身之道,多淪落到勾欄妓院為藝妓優伶寫作為生,地位僅優于乞丐。這對于向來以統治階級后備軍自居的文人是重大的打擊,往往故意在文學作品中渲染勾欄生活的快樂,曲折表達對這種歧視的憤怒,以求得一種心理平衡,是一種浪子式反叛。關漢卿這首曲,就是這種抗拒情緒的突出代表。
這首散曲為套數,由四支曲組成。曲題為“不伏老”,全曲借反擊年輕浪子非議他年老,表示至死不改“向煙花路兒上走”的決心,實質上表達他對現實的強烈反感。
第一支曲〔一枝花〕為全曲的總起,作者一開篇就宣稱自己是個“一世里眠花臥柳”的風流浪子。“出墻花”、“臨路柳”都是封建社會里對妓女的隱喻,“折柳攀花”、“眠花臥柳”就成了狎妓的代稱。狎妓,在封建社會雖被視為風流韻事,但是仍然難登正統文學的大雅之堂,柳永寫了些倚紅偎翠的詞作,便受到晏殊、李清照等人的鄙視。關漢卿卻不以浪子生活為恥,反以為榮,不惜用重疊多次的“折柳”“攀花”反復強調,表現了對傳統、對世俗的對抗情緒,也初步顯示了全曲酣暢淋漓、痛快透徹的風格。
第二支曲〔梁州第七〕為曲的展開部分。作者借反擊年輕浪子的非議,渲染在勾欄妓院的浪漫生活,夸耀自己的多才多藝,寶刀不老,點明“不伏老”的題目。“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蓋世界浪子班頭”,承上曲“浪子”而來,進而宣稱自己是愛冶游的花花公子的領袖,是全世界浪子的頭目。接著具體說明他作為領袖的本事,“分茶攧竹,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一組排比句,一氣呵成地數說自己會泡茶,會畫竹,會博戲,會猜謎,并精通音律,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伴的是銀箏女銀臺前理銀箏笑倚銀屏,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樓,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為又一組排比句,描寫作者經常聽歌女彈箏演唱《金縷衣》等樂曲,捧金杯飲美酒,與美人并肩上樓,生活得快樂風流。這組排比句連用四個“銀”字、四個“玉”字、四個“金”字,堆金砌玉而不見其俗,卻得風趣之妙。繼而“你道我老也暫休,占排場風月功名首,更玲瓏又剔透”三句,假設一個年輕浪子對他說,在花柳營中作首領,是必須十分靈俐的,你老了,不行了。接著“我是個錦營花陣都帥頭,曾玩府游州”二句是作者的反擊,自豪地宣稱自己見過大世面,無愧于做娼妓優伶隊伍的統帥。聯系《錄鬼簿》中賈仲明吊詞對他“風月情,忒慣熟。姓名香,四大神洲。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師首,捻雜劇班頭”的評價,作者的描述非為自我吹噓,而是符合他在元代戲曲界的地位的。
第三支曲〔隔尾〕繼續借“不伏老”之題而發揮,表現作者在黑暗社會所受到的迫害及其決不屈服的精神。“子弟每是個茅草崗沙土窩初生的兔羔兒乍向圍場上走”,子弟是元曲中對嫖客的稱呼,指上文說作者老了的浪子。此句說,你們這些年少浪子不過是沙草堆里的初生之兔,幼稚無知,一下子就落入獵人的圍場里。接著作者說自己是個“經籠罩受索網蒼翎毛老野雞蹅踏得陣馬兒熟,經了些窩弓冷箭鐵槍頭,不曾落人后”,是個熟悉戰場的老野雞,經歷過獵人埋伏下的網索、弓箭、鐵槍而終不曾上當吃虧。這里用初生兔和老野雞作對比,比喻貼切新穎,對比鮮明,既突出作者飽經滄桑的老練,暗點“不伏老”之題;又反映出他一生遭受過重重磨難而仍不肯“落人后”的倔強性格。
第四支曲〔尾〕用橫肆奔放的筆調,再次渲染他在勾欄妓院中生活的快樂,表示他決不改變這種生活的決心。“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珰珰一粒銅豌豆”,這句只有“響珰珰一粒銅豌豆”方為正文,其他二十字均為襯字。襯字越多、音節越促。這句運用大量襯字作“銅豌豆”的定語,聲情激越,詞情豪辣,塑造了作者傲岸不羈的鮮明形象,表明他象銅豌豆一樣無論遭受多少磨難都不會屈服的堅強性格。這句以比喻的鮮明和氣勢的奔放而著稱,成為名句。“憑子弟每誰教你鉆入他鋤不斷砍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句,用同樣句式,寫年少浪子性格軟弱,落入美麗的圈套,反襯作者的老練堅強。“我玩的是梁園月”以下十四句,再次用排比的修辭手法,濃筆渲染他吟風弄月的生活的快樂,技藝超群的自豪。其中“梁園”是漢代梁孝王的園子,在今河南開封附近,代指汴京,“東京”即汴京;“洛陽花”指洛陽名花牡丹;“章臺柳”,章臺原為長安街后,因韓翊娶妓柳氏,有詩贈道:“章臺柳,章臺柳,昔日青青今在否?”后“章臺柳”泛指娼妓;“鷓鴣”指《鷓鴣天》等樂曲;“垂手”指“大垂手”、“小垂手”等舞蹈;“打圍”即打獵;“蹴”即踢球;“雙陸”指一種棋藝。作者在極力描繪這種生活的快樂之后,表明他即使被打至殘廢,至死也不改變這種生活的決心:“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運用兩組排比句,句意重復而不見其煩,唯見斬釘載鐵,勢如破竹。
這首曲用豪放、潑辣、風趣的語言,塑造作者“響珰珰一粒銅豌豆”的倔強形象,表示與被侮辱被損害的娼妓優伶永遠生活在一起的決心,在當時的社會來說,反映了落魄文人對社會黑暗的抗拒情緒,有一定的戰斗意義。但曲中過分渲染眠花宿柳的狎妓生活,也流露出封建文人的頹廢思想和庸俗情趣。
上一篇:王實甫《〔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馬致遠《〔雙調·夜行船〕秋思》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