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李夢陽·船板床》原文賞析
船板胡在茲,而我寢其上。情知非江湖,夢寐亦風浪。
李夢陽因代戶部尚書韓文起草彈劾劉瑾的疏文,于正德三年夏五月十七至秋八月八日被拘捕入錦衣衛獄(《述征集后記》、《空同集》卷四十七)。在獄中,作有《詠獄雜物》等詩。《詠獄雜物》是一總題,共八首,分別寫炭簍盆架、沙鍋盆、船板床、磚枕、蘆席幾、壞墩、麻繩、葛衫帳八物。這組詩對于了解明代監獄情況與李夢陽在獄期間的心態具有一定價值。《船板床》是其中寫得較好的一首。
此詩題材小,開掘深,構思巧妙,匪夷所思。詩人捕捉到的是剛從睡夢中醒來那一刻的疑慮、驚異的感受。他突然發現自己已置身于一個陌生的環境之中,一種異樣的感受不覺涌上心頭,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疑問:“船板為什么會在這兒呢?”轉而又發現自己竟然還睡在它的上面,這到底又是為什么呢?詩意就在這雙重疑慮中推進。但詩人的發問,并不是為了尋求具體的答案,而是以無疑設問的語氣,表明自己被捕下獄這一事實,并以“船板床”作過渡,進一步寫出自己危殆的處境和惶恐不安的心情。故第三句“情知非江湖”,雖然與首句隔句相承,但似答非答,只是強調了這里確是監獄之地,而非江湖之上。在行文上這是回應,也是頓挫。經這一回應與頓挫,船板不在江湖之上而是在無風浪可言的監獄之中這一事實,得到了進一步的肯定。從而,末句“夢寐亦風浪”就越發顯得奇警峭拔、聳動視聽了。末句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亦”字讓人想起現實多風浪的另一面,而“風浪”二字直接與“船板”相關,又語帶雙關,有在生活中受人算計、處處不能盡如人意的意思。“夢寐亦風浪”是詩人入獄睡在船板床上引出的感觸,更是他在官場之中受盡磕碰之后的生活體驗。詩人在孝宗弘治十四年奉命監三關招商時,因持法嚴峻,首次受誣下獄;弘治十八年,又因上疏觸惱壽寧侯張鶴齡,再次被讒下獄;至這一次被劉瑾投入監獄,已是第三次了。可知他對于生活中,主要是政治斗爭中的狂“風”惡“浪”,是有很深的體會的。正是這種深切的體驗與獄中罕見的“船板床”這一“雜物”的偶合,使他生出巧思,把詩寫得又新穎又深刻。
上一篇:古詩《查慎行·舟夜書所見》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舒位·花生日詩魏塘道中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