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在漫游和飄泊中度過一生,伍俠尚義,交游滿天下,是極重道義和友情的人。他一生寫下了許多歌唱真摯友誼的佳作。素稱“詩家天子”的王昌齡是李白的摯友,他性情豪爽,不畏權貴,敢于抨擊時政。屢遭貶謫而志不屈。約于天寶八年,王昌齡被貶至偏遠瘴癘之地夜郎。李白聞訊后,同情關注之情難以抑制,于是寫了這首一往情深的詩篇。
詩的首句以寫景起興。揚花落盡,萬卉消歇,暮春時節那種寥落迷茫的景象,已經足以撩起人的愁思了,而陣陣傳來的子規(一名杜宇)的悲啼更使人產生一種空曠孤寂的情緒。是什么事情引起詩人的感傷呢?接下去便用敘事之筆點明:“聞道龍標過五溪”。王昌齡曾被貶為龍標尉,故有王龍標之稱;五溪在湖南、貴州兩省接界的地方,有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故稱五溪。這句詩是表明詩人聽到王昌齡遠謫的惡訊。在這兩句詩里,詩人并沒有赤裸裸地傾吐自己的感情,也沒有僅僅空泛地提一下激起他感情漣漪的客觀景物,而是將自己對友人那種純貞的友情和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交融在一起,景語中蘊含著濃郁的情味。清人王夫之在《薑齋詩話》中指出:“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離,唯意所適。截分兩橛,則情不足興而景非其景。”在他看來,情與景是不可分離的,不能“截分兩橛”。情是情,景是景,互不相干。應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心與物融,情與景合。這一聯詩,就達到了情景相融,妙合無垠的境界。
絕句要求高度凝煉,如何在結尾的十四個字中,高度凝煉而又具體形象地表達出詩人聽到惡訊后那種復雜的心情呢?這實是很不容易的。然而詩人終不愧為大手筆,他以浪漫主義的豐富想象,通過明凈的語言,把他那種真摯的友情、焦急的關切等等予以高度的藝術概括。“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澄碧的藍天,月亮是那樣皎潔無瑕,明凈幽美,不正象征著詩人的真摯友情么?詩人要把愁心寄與明月,這就把靜止的大自然看作是一種有生命的東西,并賦予它們以意識和感情。此處,明月簡直成了傳達詩人感情的信使。一個“直”字更寫出了詩人那種要急切前往撫慰友人的深婉情致。
李白是七言絕句的圣手,他能用和美流轉的音韻和通俗明凈的語言,寫出意境深遠、感情至深的作品。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說:“七言絕句以語近情遙,含吐不露為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弦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這首詩正是這樣。
起句毫不矯揉造作,只以口頭語寫眼前景,不言愁而愁情自見。詩句看來似乎漫不經心,而實際上卻是“寫景入神”“詞顯情深”之筆。結句更為奇特,不僅想象超人,而且寫得極為開闊,余意不盡。中國畫講意境,切忌滿滿當當的,容不得想象的余地。作詩也和作畫一樣,不能寫得太露、太盡,也要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這首詩的結句通過美好的想象,就打開了讀者的思路,能夠讓讀者去體味詩人的深切情意,而且會使人越想越深,無形中使人陶醉在詩意盎然的境界里。
上一篇: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高適《除夜作》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