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立之《武陽渡》宋山水詩鑒賞
蕭立之
落日平江晚最奇,白龍鱗換紫玻璃。
老兵絕叫客爭渡,催得船來失卻詩。
這首小詩描寫暮江渡口之景,新巧奇特,饒有余味。武陽渡,江西南昌東南的一個渡口。
古人描寫暮江,爭奇斗勝,各有所長。謝朓以 “澄江靜如練”描寫春江薄暮的明靜,王維以“渡頭余落日”描寫落日與水面相切的瞬間,白居易以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描寫夕陽垂地,平照秋江的奇景,都稱絕妙。蕭立之的這首描寫暮江渡口的小詩,則別有一番景致。首句 “落日平江晚最奇”,以議論出之,劈面而來,起得極為奇警。落日映照平靜的江水,隨著光線的強度、水面的角度以及詩人所處的位置的變化,會呈現出不同的景象。從下句意思可知,詩人最覺奇異者,是落日半沉江中之片刻。這句表現了詩人為這剎那間的發現而驚愕的神情,故脫口以議論出之。第二句“白龍鱗換紫玻璃”,是對上句“晚最奇”的伸寫。白日的江水,猶如一條白色的巨龍,粼粼波光猶如白龍的鱗甲。而此時,落日與江面半吞半吐,江水由白色變為紫色,熠熠發光。如同紫色的玻璃。這景象真是奇特瑰麗! 難怪詩人開口便以“最奇”評之。景象的奇特得力于作者比喻的奇特,“白龍鱗”“紫玻璃”兩個比喻可謂“刻抉入微”(《石洲詩話》),有“不可端倪處” (《原詩》)。
如此奇特的景色使作者驚異不已,如此絕妙的比喻使讀者拍案叫絕,作者有大加鋪寫的靈感,讀者有一睹為快的欲望。但詩至此處,筆鋒陡轉。“老兵絕叫客爭渡,催得船來失卻詩”。老兵,指看守渡口的士兵。作者身處宋元易代之際,渡口上設有兵士護衛查巡。老兵聲嘶力竭的呼叫,行客爭渡的喧鬧,雖然把渡船催來了,卻沖散了詩人的勃然詩興。這對詩人、對讀者真是一件憾事。然而當我們回過頭來再領略這首詩,就會發現: 那絕叫的老兵,喧鬧的渡口,靠岸的渡船,不也正是這幅“落日平江晚最奇”畫面的一部分嗎? 不正是為這幅畫增添了動感和生趣嗎?作者“失卻詩”的懊喪不正為這首小詩增添了言外的情趣嗎?原來,作者“失卻詩”的嘆悔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招數,讓讀者的情緒不僅隨著詩句而起伏,而且在詩外、抱憾之余,再作一轉,發出會心的微笑。
此詩起句奇,比喻奇,轉折奇,波瀾設置奇,可謂一篇工巧而奇警之作。
上一篇:釋敬安《夢洞庭》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王仕熙《水南暮雨》金、元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