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點絳唇》·史達祖
史達祖
六月十四日夜,與社友泛湖過西陵橋,已子夜矣。
山月隨人,翠萍分破秋山影。釣船歸盡,橋外詩心迥。
多少荷花,不蓋鴛鴦冷。西風定,可憐潘鬢,偏浸秦臺鏡。
顧影自憐,皤然已老,悲從中來,這是許多詩人常寫的主題。這首詞雖然也是圍繞這個傳統主題作文章,但另有一番情趣。
“山月隨人,翠萍分破秋山影”,不說人在船上漂游,卻說山月隨人行動,顯得月如人意,作者的喜悅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釣船歸盡,橋外詩心迥”,夜已深,人已盡,湖亦靜。機敏的詞人自然會聯想起許多事。所謂“迥”就是遠的意思。
“多少荷花,不蓋鴛鴦冷”,那荷花亭亭如蓋,在蕭瑟的秋風中抖顫,荷葉下還有鴛鴦鳥冷縮成一團呢。先寫詞人晚年孤獨而凄清的心情。更有甚者:“西風定,可憐潘鬢,偏浸秦臺鏡”,正當詞人低頭凝視鴛鴦鳥的時候,他猛然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一個白發蒼蒼的頭影。潘郎即晉朝的潘岳,美貌多才,中年失偶。他在《秋興賦》中對自己鬢發斑白頗為感嘆,故后人常以潘鬢代指白頭。史達祖在他的詞集中,一再以潘郎自喻,不僅是說他當年也美貌多才,更重要的是說他也已喪妻獨居。怪不得他對那冷縮的鴛鴦那么同情。秦臺,本指仙女聚居處,這里是以秦臺鏡比喻西陵湖。
這首詞雖然只是一首小令,內涵卻很豐富,藝術上頗見功力。他本意是寫悲,卻偏從“山月隨人”的雅興寫起;他本意是寫近,寫自己的倒影,卻偏從遠處道來,由遠及近;他本意是寫人,寫潘鬢影,卻偏要先寫景,先寫“秋山影”。婉約詞含蓄委婉,即便是一曲小令,亦不失當行本色。只是詞的小序說時令是“六月”,而意境卻是凄清的秋境。疑“六”字付梓有誤。
上一篇:朱翌《點絳唇》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
下一篇:張炎《甘州》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