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紅燭賞殘花。
詩中所展示的,是一種“愛花極致”,一種對美的陶醉流連的心態(tài)。
首句寫出從“尋”到“醉”的過程。因為愛花,故懷著濃厚興味獨自去“尋芳”;既尋而果遇;既遇而深深為花之美艷所吸引,流連稱賞,不能自已,竟不覺“醉”了。這是雙重的“醉”。傳說仙人有流霞酒,每飲一杯,數(shù)日不饑。這里說“醉流霞”,既明指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指為艷麗的花所醉。從“流霞”這個詞語中,可以想見花的絢爛、光艷、芳香甚至情態(tài),加強了“醉”字的可感性。究竟是因迷于花而加強了酒的醉意,還是因酒后的微曛而更感到花的醉人魅力?很難說亦不必說。“不覺”二字,正傳神地描繪出目眩神迷,身心俱醉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態(tài),筆意超妙。
次句進一步寫“醉”字。因醉酒迷花而不覺醉倚花樹;由倚樹而不覺沉眠;由沉眠而不覺日已西斜。敘次井然,而又處處緊扣“醉”字。醉眠花樹之下,整個身心都為花的馥郁所浸染,連夢也帶著花的醉人芳香。這“沉眠”正更深一層地寫出了對于花的沉醉。
三四句忽又柳暗花明,轉(zhuǎn)出新境。時間由日斜移到了深夜,客人已散,酒也醒了(從這可以揣知,詩人是在一次宴會上離席獨自尋芳的)。在這種冷寂的環(huán)境氣氛中,一般的人是不會想到賞花的,特別是日間開盡至夜已殘的花,更不免令人意興闌珊。但對一個愛花迷花的詩人,深夜的殘花反倒更激起對它的流連珍惜。這里所表現(xiàn)的,并不是一種對衰殘美的偏愛,而是對花的最深摯最執(zhí)著的愛:不僅愛它的艷若流霞之時,而且愛它的衰殘凋謝之時,總之是愛它的全部生命歷程。世間愛花者多,但常情大都愛盛艷而厭凋衰,連花的凋殘之時都深愛不移的能有幾人?這種從“醉流霞”直至“賞殘花”的愛,才是真正的“愛花極致”(姚培謙評語),才是對花的最深的陶醉。說“更”,正表明這是持續(xù)不斷的賞愛過程中更深的層次,說“持紅燭”而賞,則又把這種珍愛之情表現(xiàn)得何等熱烈而鄭重!如果說,這首詩包蘊著某種愛的真諦,那么這就是:愛對方的全部生命。
上一篇:方惟深《舟下建溪》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白《菩薩蠻》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