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清人王士禎認為,歷代詩人寫雪很多,好的不過幾家,而這幾家中,好的又不過幾首乃至幾句。他舉出:陶淵明“傾耳希無聲,在目皓已潔”及祖詠“終南陰嶺秀”一篇,右丞“酒空深巷靜,積素廣廷寬”,韋左司“門對寒流雪滿山”句,認為它們才夠得上“最佳”的標準。(見《漁洋詩話》卷上)被王士禎提到的‘終南陰嶺秀’一篇,即祖詠為左試而作的《終南望余雪》。
終南山是秦嶺主峰之一,在長安南面,山形高峻,氣勢雄偉,故當日作者的好友王維曾以“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終南山》)描寫之,作者此詩也寫終南山,但主要是表現雪后終南的秀麗風姿。全詩只二十個字,描摹風景卻十分精切、生動。第一句,用“陰嶺”兩字言從北面看山,因是山的北面,陽光不到,故積雪未化;而一個“秀”字將雪后終南的秀麗景致突現了出來。雖只一個字,較之李白“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云起,天際自卷舒”(《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顯得精切而余味無窮。第二句是寫終南之高,故遠望山上積雪如浮云端,同時道出積雪之厚。至此,終南望雪之義寫盡,底下兩句著力寫一“余”字。為了精切地寫出這一抽象的,極難把握的“余”字,作者選擇了具有典型性的景物,以求喚起人們的聯想。試看新雪初停,天色開霽,樹林的冰枝上閃爍著向晚的日暉;而城里的暮寒在這日暉中變得更凜冽了。冬天,人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即一陣寒風過后有一陣新暖,一場大雪過后有一陣新寒,作者抓住了這一點,把“余”字間接地傳達了出來,可謂熨貼生動,從這里可以看出其“翦刻省凈,用思尤苦”的創作特點(殷璠《河岳英靈集》)。
據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二十記載,當日作者以此四句詩應試,使考官好生奇怪,因唐應試詩規定作五言六韻和五言八韻的排律,對此,作者以“意盡”作答,今看其詩果如此,由此意義上說,作者還是一位能以藝術創作規律為準,敢于突破框限自出乎眼的有識之士。
上一篇: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志南《絕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