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無名氏詞《九張機》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一張機,采桑陌上試春衣。風晴日暖慵無力。桃花枝上,啼鶯言語,不肯放人歸。
其 二
兩張機,行人立馬意遲遲。深心未忍輕分付?;仡^一笑,花間歸去,只恐被花知。
其 三
三張機,吳蠶已老燕雛飛。東風宴罷長洲苑,輕綃催趁,館娃宮女,要換舞時衣。
其 四
四張機,咿啞聲里暗顰眉。回梭織朵垂蓮子。盤花易綰,愁心難整,脈脈亂如絲。
其 五
五張機,橫紋織就沈郎詩。中心一句無人會。不言愁恨,不言憔悴,只恁寄相思。
其 六
六張機,行行都是耍花兒。花間更有雙蝴蝶。停梭一餉,閑窗影里,獨自看多時。
其 七
七張機,鴛鴦織就又遲疑。只恐被人輕裁剪,分飛兩處,一場離恨,何計再相隨?
其 八
八張機,回紋知是阿誰詩?織成一片凄涼意。行行讀遍,厭厭無語,不忍更尋思。
其 九
九張機,雙花雙葉又雙枝。薄情自古多離別。從頭到底,將心縈系,穿過一條絲。
(據四部叢刊影印本《樂府雅詞》)
這組無名氏寫的《九張機》,見于南宋曾慥所編《樂府雅詞》“轉踏”類?!稑犯旁~》收《九張機》詞共兩組,本組小詞九首排列在后。前一組有小詞十一首,且有小序。小序中有云:“《九張機》者,才子之新調。”可見它原不是一般詞調的名稱,而是文人學習民歌而創制的“新調”。
“轉踏”,也作“傳踏”,本為北宋歌舞表演形式的一種。演出分為若干節,每節一詩一詞,唱時伴以舞蹈?,F存“轉踏”曲詞見于《樂府雅詞》的,都是一節演一事,或合若干節而演唱一事。曾慥把《九張機》列入“轉踏”類,可能是因為這些詞在抒情中有一定的敘事因素,同時它們也是由同一詞調組成的聯章,相互之間在內容上有聯系,分開來可各自獨立,合起來又是一篇完整的作品。
關于《九張機》詞的主題,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認為:“是逐臣棄婦之詞,凄婉綿麗,絕妙古樂府也。”《九張機》小序則云:“憑戛玉之清歌,寫擲梭之春怨,章章寄恨,句句言情?!睆谋窘M九首詞的內容看,似為描敘一個連貫而生動的愛情故事: 一位織錦女子,在明麗的春日到田野里采桑,愛上一位英俊的少年。正當初戀,她還沒有來得及大膽向對方表白自己的心意時,那少年卻出門遠行。于是,織錦女子便沉浸于無法排解的想念之中??楀\不停,相思不絕,以織錦寄托相思,在相思之中寄托自己的理想。
作為一組完整的作品,九首詞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共同表達了織錦女子豐富的感情生活和復雜的心理活動以及對美好前景的熱切向往。從描述的層次看,似可分為三個部分: 前三首,重點寫初戀;中三首,重點寫相思;后三首,重點寫愿望。當然,各首之間互為聯系,互為連貫,也各有所重,各有中心。
第一首,寫陌上采桑。作者運用以景寫情、寄情于景的手法,極力渲染宜人的盎然春色和大地的勃勃生機。就在這特定的環境中,女主人公身著春裝,到田頭路旁去采桑,眼見桃花紅艷,耳聞鶯歌婉轉,不覺心蕩神移,如醉如迷,流連不返,樂而忘歸。這樣的表現,既明寫女主人公熱愛生活、熱愛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很可能有一種暗示意味,易于惹人想起韋莊《思帝鄉》(春日游)中那類情景:“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边@樣表現,使人物融于詩情畫意之中,又借詩情畫意映襯人物和故事,也為以下的描敘創造了氛圍。
第二首,寫初戀即別。女主人公與英俊少年相逢于采桑路上,兩情脈脈,含而不露。可是,他們相戀之日卻又是相別之時?!靶腥肆ⅠR”,寫少女所愛的那即將遠行的人勒馬停蹄,心事縈繞,欲行還止?!耙膺t遲”,既寫“行人”要走而不愿走的遲疑之態,又寫他將別而不忍別的眷戀之情。“深心”以下幾句轉寫女方?!拔慈梯p分付”,寫少女初戀時一片深情卻又難于啟齒的含羞心理。末三句直承上句寫女方初戀階段與戀人分別時無法傾吐的情意。“回頭一笑”,是對“行人”的一種友好示意,也是向“行人”表達自己“深心”的一種特有默契?!爸豢直换ㄖ?,寫女子初戀時略帶幾分神秘而又緊張的心境。
第三首,寫趕織絲綢?!皡切Q已老”與“燕雛飛”,以兩種不同動物的生態變化形象地反映了時間的流逝,同時吳蠶吐絲作繭和乳燕離巢試飛,也是對少女孤獨寂寞心情的一種襯托。吳王宮女要更換應時的舞衣,派人催索柔軟輕薄的綾羅綢緞,揭示了女主人公的織錦勞動緊張而又艱辛。這首詞,從表面上看,似乎沒有寫愛情,但從全組詞的整體看,它并沒有中斷愛情的線索。在結構上,它上承采桑,下啟織錦,起過渡作用,為下文的敘事和抒情作好了鋪墊。在意境上,豐富了全詞的社會內容,同時也進一步交代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和地位。
第四首,寫眷懷戀人。伴隨著織機的咿啞之聲,是織錦女子緊鎖雙眉的形象。“暗顰眉”,既反映了織錦勞動的繁重和緊張,更寫出了織錦女子思念戀人和悲從心來的情態。以外形寫內心,刻畫了她鮮明的性格特征: 恬淡平靜的外表與熾熱激蕩的內心相統一。“回梭織朵垂蓮子”,因思念不已,念極生智,而把自己的愛戀之情織進錦繡之中。這是以織錦勞動表達相思感情的開始?!氨P花易綰”與“愁心難整”對舉,反差強烈,著力寫織錦女子能掌握高難度的技術,卻排解不了相思情的纏繞。末句,描繪思念情深,無法平靜,即“剪不斷,理還亂”的精神狀態。
第五首,寫織詩寄遠。比之“回梭織朵垂蓮子”,這一首進一層把梁代沈約的詩句“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別范安仁》)織入錦上橫式花紋之中。漢代蘇伯玉妻作《盤中詩》寄夫,結尾云:“與其書,不能讀,當從中央周四角?!薄爸行囊痪錈o人會”,可能與此典有關。詞中后三句兩用“不言”,翻騰作勢,突出表現織錦女子的心靈美,她不讓自己的“愁恨”和“憔悴”引起“行人”的憂慮,惟愿“行人”對自己的深情密意能心領神會,永志不忘。這樣描寫使詞意顯得較為婉曲,令人尋味。
第六首,寫停梭凝想??楀\女子手藝高超,但所織之物都熔鑄著相思的情愫。除了“沈郎詩”而外,她又在錦上織出色彩絢麗、饒有趣味的各種花樣,并在花間織出一對翩翩起舞的蝴蝶。這“雙蝴蝶”,顯然既是實指,又含寓意?!巴K笠簧?,閑窗影里,獨自看多時。”不是寫緊張勞動之后的一種精神調劑,而是寫織錦女子望蝶生情的一種不可自制的強烈反映,既寫出了看蝶的時間之久,也流露了別后思念的隱痛之深,更表達了自己欲與戀人如“雙蝴蝶”那樣形影不分的渴望之切?!蔼氉浴倍峙c“雙蝴蝶”相對照,意味深長。無情之蝶,尚可雙飛;有情之人,卻難成對。相比之下,獨守機旁的一種難以言狀的相思之苦,隱而不露,卻又見景可知。
第七首,寫渴盼歡聚??椇谩半p蝴蝶”以后,多情的少女又織出象征夫妻恩愛的鴛鴦,但她心中卻猶豫不決,只怕這對相依為命的情侶被人輕率地裁剪開來,分成兩處,使它們不得團圓,也忍受著離愁別恨的煎熬。這種擔心,正反映了織錦少女心靈深處潛伏著一種憂慮。她感到自己和那鴛鴦一樣,命運掌握在別人手里。如今也是“分飛兩處,一場離恨”,因此切盼與自己心愛的人兒彼此追隨,重新歡聚。這種托物寓意所孕含的豐富想象,表達了織錦女子對愛情自由的向往。
第八首,寫幽怨愁思。順著前兩首的思路,又照應第五首的特點,作品通過織成和朗誦回文詩,表現了織錦女子復雜的憂思和愁念。這里的回文詩,多認為是用《晉書·竇滔妻蘇氏傳》中典故,竇滔作秦州刺史時,因罪被謫戍流沙,其妻蘇蕙十分想念他,特地織錦為《回文旋圖》寄贈丈夫。“回文知是阿誰詩”,不是考問對方,而是表明她的憂思懷念之情與蘇蕙在回文詩中所表述的一樣,簡直難以分辨。同時也是提醒對方不要忘掉回文詩深遠的內在涵義?!靶行凶x遍”,寫反復閱讀;“厭厭無語”,寫讀后的苦悶心情。“行行”、“厭厭”,迭字連用,近韻相重,音響低沉,不僅加強了語言的感情色彩,而且深化了意境的幽怨成分,生動地表現了織錦女子憂思的聲色神情。
第九首,寫美好愿望。織錦女子有幽怨和愁思,但并不悲觀,承接第六首意緒,她又織出“雙花雙葉又雙枝”,從憂悶中解脫出來,回復到對良辰美景的憧憬?!半p”字三次連用,意味深長: 其一、展現了吉祥美好的景象;其二、花并蒂、葉成雙、枝連理,近義迭出,使感情色彩更為濃烈;其三、加強了個人形單影只、獨伴織機的反襯作用。“自古”句,是反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句意而用之,但不是一般的泛指,而是對“薄情”、“多離別”現象的一種憎惡情緒的流露,當然也包含對“行人”久去不歸的一種埋怨?!皬念^到底,將心縈系,穿過一條絲?!奔仁菍憣?,即實指織錦的獨特操作方法: 把紅花、綠葉、柔枝從頭到尾都成雙結對地串連在一起,也是雙關:“將心縈系”之“心”,指花之心,又指男女雙方之心。又是比喻: 表明織錦少女不管“行人”走到哪里,也不管他發生什么意外,要自始至終、一心一意地愛他,永遠和他生活在一起。同時還是一種象征: 為了不使“薄情”“多離別”的可悲現象繼續出現,織錦女子用自己雙手編織的也是一個美好愿望,祝愿天下的人們都能享受到自由的愛情和幸福的生活。
這組詞的內容,是常見的愛情之作中的離愁別恨。但不落俗套,別具異采,與宋詞中的優秀篇章同登大雅之堂。這可能主要是因為它構思獨特,風格健朗。
這組詞在構思上的主要特點是結合勞動寫相思。從采桑到織錦,從織垂蓮子到織沈郎詩,從織蝴蝶雙飛到織鴛鴦戲水,從織回文詩到織并蒂花,勞動不息,相思不停,一邊勞動,一邊相思,以勞動的內容表述相思,把相思的感情熔鑄于勞動之中。從這一點上看,它超出了那些孤立描寫慵懶、無聊、憂傷的相思詞,也有別于那些單純按節候變化描寫愁念、煩悶、悲泣的愛情詩。詞中勞動的節奏,就是織錦女子抒發感情的旋律;織機上的梭和絲,就是多情少女描繪心曲的筆墨。這樣的構思,出人意外,又在人意中;引人入勝,又令人遐想。
這組詞,在風格上既有民歌的特色,又有文人加工的印記。每首小詞的開頭都依次寫織機,以作起興;各首的表現又有所不同,有的用諧音之詞,有的用雙關之語,有的用比喻之句,有的用象征之意,這些都是民歌或民歌體的詩詞常用的藝術手法。九首小詞,層次井然,脈絡清晰,并且講究辭采,運用典故。這該是有別于一般民間詞的文人加工之作的跡象。無論是民間之作,還是文人模擬民間詞而作的樂章,雖然描敘的是愛情和相思,雖然有“厭厭無語”的幽怨,有“愁心難整”的隱痛,但沒有軟媚之態,沒有靡靡之音,沒有庸俗之形,沒有消沉之氣,其敘事仿佛山重水復,其抒情猶如柳暗花明,筆法多姿,格調明朗,健筆柔情,深摯感人。
上一篇:辭賦·宋玉賦《風賦》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詩歌·陸游詩《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