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竹風《雜家——一個編輯同志的想法》原文|注釋|賞析
窗外下著毛毛雨,春雨貴似油呀,但這天氣卻總有點使人膩煩。
工作了一天,正應該“逸”一下了,便順手拿起一本《史記》來,想查清“左袒”這個典故的出處,也算是一種消遣吧?
“篤,篤篤……”有人敲門,卻原來是一位出版社的編輯來訪。
多日不見,不免寒暄一番。起初,沒話找話說,兩人都顯得吃力,不知怎么一來,話頭轉到編輯業務方面,于是松動活潑起來了。
“人都要有一行,沒有一行,就會變成二流子。”編輯同志是這樣開頭的: “其實,二流子也應該算是一行,不過是 ‘等外品’ 而已。但使我迷惑不解的卻是 ‘編輯’ 究竟算哪一行、哪一家呢? ”
我認真地想了一下,答道: “社會分工,不能用植物分類學的方法,編輯就是編輯。如果硬要追問屬于哪一家,恐怕只能算是 ‘雜家 ’了。”
他哈哈大笑起來,連連說: “好一個雜家! 有意思,真有意思! ”
“三百六十行,缺一不可。《水滸傳》一百單八將配搭起來,行當齊全,才顯得熱鬧。若都是一群嗚呀呀的黑旋風李逵,豈不掃興?”我借題發揮,著實談了一通社會分工必須有 “編輯” 的大道理。然后又聯系實際,說什么 “當教師的,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一樂也; 那么得天下之妙文而先欣賞之,在許多書稿編輯出版過程中,既開擴眼界,又增長見識,更能發掘寶藏,有利于人類文化知識的積累和傳播,那自然是編輯同志的一大樂事了。”
“嗡,嗡……”他先是漫應著,后來卻突然興奮起來,說了這樣一大段話:
“李逵也好,魯智深、武松也好,當然各不相同。但誰又愿意作個水亭放箭的聯絡員朱貴呢?一個作家成名,誰也看得起;作家以自己的作品為社會所重視,這當然是他辛勤勞動的成果。然而這其中也有編輯的一份心血。編輯的不平,正是他年年為人作嫁衣裳,而自己卻永遠坐不上‘花轎’。這些年來,領導上頗重視演員、作家,似乎什么都有他們的份兒,而編輯卻有點‘廣文先生’的味道。難道你聽說過有什么負責同志專門接待過編輯這一行么?哈哈……所謂 ‘雜家’,名不正則言不順,命定該坐冷板凳!在后臺的人也有各式各樣,我不相信組織上給我一定的條件,象一般作家那樣,我會寫不出東西來!如果真是不堪造就,那只好從心里認輸。然而這幾年,我卻在‘可出可不出的書,不要出’呀,‘有益無害的書,不妨出一點’啦等等空洞原則底下,搞得頭昏腦脹。當然,也并不是說我白吃飯,成績總還是有一點的。這不過是一些牢騷話,偶爾說說也就算了。”
我深切感到“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苦楚。雨夜一席話,好象誰也說服不了誰。但我始終認為,編輯這一家是無論如何也缺少不得的,雜家必雜,雜中求專,當一個名符其實的編輯專家,對社會的貢獻恐怕也不一定比其他行當的專家們更少一些吧?
為什么這位編輯同志還有一肚子苦水呢?個人主義么?名利思想么?不甘心作無名英雄么?都或有之,但也不盡然。如果帽子什么的可以解決問題,那未免太簡單了。凡是自以為不被重視的工作,最好是從兩方面的原因去想一想。例如負責同志專門接待一次編輯工作者,同他們談談心,對編輯工作的情況多了解一點,幫助解決一些可能解決的問題。這樣,豈不皆大歡喜了么?
我常想: 人的欲望是無限的,也是有限的。怎樣在無限中求有限,這是一種藝術,也是一門學問。明乎此,領導者的天地就廣闊了。
(1962年5月6日《文匯報》)
賞析 這是一篇運用對話形式寫的雜文。文章主要記敘了作者和來訪的編輯的幾段對話,通過對話來表達作者所要說明的觀點: 領導者要注意關心各行各業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對編輯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情況要深入了解,幫助他們解決一些應該解決的問題,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領導藝術。
聯系現實,敢于直言,是雜文的生命。羅竹風同志在1962年,對某些領導同志不關心群眾的疾苦,動輒戴以帽子的粗暴做法,十分反感,它通過一個編輯同志的訴說,批評了這種現象,可以說,在這個問題上是喊出了群眾心底的呼聲的。這在社會上立即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一石激起千重浪”,有人贊賞; 有人不滿; 也有人對文章進行了圍攻。今天重讀此文,也就不能不感嘆作者的戰斗精神了。
描寫具體,先敘后議是這篇雜文寫作上的特點。毛毛細雨,“篤,篤”的敲門聲,哈哈談笑聲都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寫雜文既要運用形象思維,也要運用邏輯思維。一些具體的細致的描寫,不僅不會影響雜文的說理性,相反,卻能使得文章生動活潑,文理相濟。本文的前面部分主要是記敘兩人的談話,后面部分主要是就談話的內容進行分析。“為什么這位編輯同志還有一肚子苦水呢? ……凡是自以為不被重視的工作,最好是從兩方面的原因去想一想。”語詞懇切,分析中肯,談得全面,說服力強。“人的欲望是無限的,也是有限的。怎樣在無限中求有限,這是一種藝術”,語言富于哲埋,蘊含豐富的內容,它發人深思,給人啟迪,余味無窮。
文章寫得活潑,不拘一格。事實說明,雜文的形式多種多樣,并不都是一個套頭的。
上一篇:黃裳《月下老人的詩簽》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蕭軍《雜文還廢不得說》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