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無名氏·長相思》無名氏
無名氏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樂復憂。西湖依舊流。吳循州①。賈循州②。十五年間一轉頭。人生放下休③。
秋山游覽圖(局部)【明】文伯仁 上海博物館藏
注釋 ①吳循州:指理宗朝左丞相吳潛。因立太子事觸怒理宗,被時任右丞相的賈似道誣陷,責授循州(今廣東惠州)安置。②賈循州:指理宗朝右丞相賈似道。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賈似道因與元軍作戰失利逃跑,也被貶循州。③休:語氣詞。
鑒賞 初看上去,這不過是一首簡單如歌謠般的小令。音律明快,朗朗上口。然而倘若我們知道這首詞中竟包含著南宋一段特殊而重要的歷史,便不得不對這首小詞刮目相看。不過在上闋中,我們尚看不出任何端倪。
“去年秋。今年秋。”首二句看似重復,實已在回旋的述說中營造出年復一年的輪回感。“湖上人家樂復憂。西湖依舊流。”“湖上人家”泛指西湖一帶的蕓蕓眾生,“樂復憂”以平常簡練的語言寫出人間的悲喜輪回;而以永遠“依舊流”的西湖,對比“樂復憂”的眾生,則以自然無情的永恒反襯出人間悲喜的短暫。
下闋點出時事:“吳循州。賈循州”與上闋“去年秋。今年秋”對應,平實六字中道出一段駭人史事。吳潛被貶循州后被賈似道派人毒死。賈似道后亦被貶循州,途中被縣尉鄭虎臣錘死于漳州木棉庵。
吳循州與賈循州,兩個同樣的官位,兩場非正常死亡。前者是受害者,直接受到后者的迫害而死。若干年后,后者也成為受害者,同樣死于非命。據說賈似道被貶循州途中,行至一處古寺時,負責護送任務的循州縣尉鄭虎臣看見寺壁上有吳潛被貶南行時的題詞,便故意問賈似道:“賈團練,吳丞相何以至此?”賈似道“慚不能對”(《宋史》卷四七○)。因果輪回,賈似道終于死于為他陷害的吳循州同樣的官職任上,同樣的偏遠縣城。這不能不說是一場報應。
“十五年間一轉頭”,這是說吳潛被彈劾貶官循州,是在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賈似道被罷免貶官是在恭帝德祐元年(1275),其間正好相隔十五年。“轉頭”一詞,在蘇軾“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中也有出現。以一句“人生放下休”結束全詞,鮮明地表達了詞人對于人生如夢、辛苦算計終歸空的思想。
此詞最大的特色在于:一件復雜的歷史事件被簡單的六個字所講述,這實在是詞人的高妙所在。他隱去了十五年間繁復的現實變故,也刪減了一切的前因后果,只是精練地提到“吳循州。賈循州”,但是他知道,只要提到這個,所有的人都會明白他要說的一切。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這句“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樂復憂”,才知湖上人家并非簡單地泛指,它也包含著對賈似道的特指。因為賈似道在位其間,曾在西湖葛嶺建有“半閑堂”。詞中連續運用了四組對應:去年一今年,樂一憂,樂憂更替一依舊流淌,吳一賈(他們生前曾是南宋政壇上的一對政敵)。又兩次重復使用“秋”“循州”。這首詞中充滿了因果感,既諷刺了賈似道謀害他人、最終身死他手的下場,又鮮明地提出因果報應、人生無常的觀點。南宋政壇的兩位重要人物,南宋末年的兩起重要政治事件,被作者以簡要筆墨,詼諧口吻,融史入詞。其中留下的空白與余味,發人深省。(黃阿莎)
集評 明·楊慎:“似道遭貶,時人題壁云(略)。此語視雷州寇司戶之句尤警。吳循州謂履齋之貶,乃賈擠之也。”(《詞品》卷五)
靜深秋曉圖【清】 吳歷
鏈接 賈似道昏聵把握朝政與宋、元“襄陽、樊城之戰”。在忽必烈即蒙古汗位后,蒙古政權的實力日益強盛,至元五年(南宋咸淳四年,1268),元世祖忽必烈采納了宋朝降將劉整的建議,重新制定了“奪取襄(今屬湖北)、樊(今湖北襄樊市)、浮漢入江、直趨臨安(今浙江杭州)”的新作戰方略。在這年的九月,忽必烈就派遣多路軍隊進攻襄陽、樊城。蒙古軍針對襄陽、樊城設防嚴密的實際情況,采取長期圍困、待機攻城的戰法,從至元五年至七年的兩年多時間里,元軍在襄陽城外的鹿門山、白河口、萬山修筑城堡,控制白河、漢水及陸路交通,以阻斷宋軍的后援。再加上當時南宋朝廷由權相賈似道把持朝政,昏庸腐敗,對襄陽、樊城的支援不力,最終導致兩處對外聯系斷絕。至元十年正月,元軍采取各個擊破的戰法,先后攻克了南宋的重要軍事堡壘——襄陽、樊城,這是元滅南宋關鍵性的一戰,自此之后,南宋王朝幾乎喪失了與元軍抗衡的實力。
上一篇:《兩宋詞·陸游·長相思》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袁正真·長相思》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