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竹枝詞》本是巴渝(今四川東部重慶一帶)民歌,后來廣為流傳,唐德宗貞元年間,劉禹錫貶官朗州(今湖南武陵)司馬時聽到,“以里歌鄙陋,乃依騷人《九歌》作《竹枝》新辭九章,教里中兒歌之”(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近代曲辭》),這里選了其中一首。
詩的前兩句寫景。山上開滿桃花,紅燦燦的,像火一般熱情鮮明;深碧的蜀江依隨兩岸山勢,伴著水石激撞聲,蜿蜒流下?!皾M”字狀寫桃花既綴掛枝頭又遍布山頭,可見其繁盛艷麗;“春水”暗含南朝梁·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意,則紅花綠水相映,構成色彩對比,畫出一幅絢爛圖景。又“拍山流”,表示了江水的喧鬧音響,與山上桃花聲色交織,通過視覺和聽覺的綜合感受與審美概括,生動體達了特定的青春氣息。
詩的后兩句言情。但并未選擇直接敘述的方式,而是緊扣“花”、“水”的不同意象,使一般的自然景物擁載涵納了豐富的社會人生內容,自隱至顯,化客觀為主觀?!盎t”炫目耀眼,帶有春的活力與生機,但它也象征著春光的短暫,很快便歸之凋零了,戀人的情意不正同樣嗎?一時的歡愛總難保持久,只怕比桃花還容易衰謝改移呢!所以,心中才生出無限憂愁,猶如眼前的“水流”,悠悠然沒有窮盡期。
劉禹錫《竹枝詞序》里有“含思宛轉”的話,主要是說其中寫兒女戀情纏綿悱惻,細膩婉曲而善用比興,在這首詩里也充分體現出來。“山桃紅花”“蜀江春水”兩句亦興亦比,“似郎意”“似儂愁”兩句則純用譬擬,然設意謀思的核心,均在山花隨季節代謝與江水長流不盡的自然形象特征,由之附會以具體人事上的意義,就升華為完整的藝術境界。且全篇造語淺白曉暢,音節和諧流利,具有清新明朗的格調;雖也言及愁怨,但像那春天的輕煙淡霧似的,并不過分沉重,反到別添出蘊藉情致,這正是他學習民間歌謠進而提高發展的成績。又,《竹枝》曾作為一體被收入詞集,不過未多見;后人常視為詩歌大量效仿,至明、清兩代而盛極,蔚然成一代風氣,是應該提及的。
上一篇:劉禹錫《竹枝詞》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祖詠《終南望余雪》原文|譯文|注釋|賞析